《教育的目的》的第二章---教育的节奏。
如果以一个人的一生为一个整体,青少年是一个人的浪漫阶段,中年是不惑的精确阶段,到了知天命的老年是综合阶段。在人的每一个阶段又包着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孩子们小时候的学习也有其固有的节奏和规律。同样一节课的学习也有包含这三个阶段。怀特海指出,教育的节奏指的是每一个有教育经验的人都熟悉并在实践中运用的原则。前提是只有教育者熟悉这个原则才能在实践中运用。
那么什么样的课程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怀海特反对绝对的先易后难的教育方式。推崇按照必要优先原则教学。例如:语文的学习从知识灌输角度,一直以来按照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教学。但是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深深了解,这样的学习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学习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在生活当中产生的,事实上,学习拼音是一种精确学习,而孩子们的智力需要浪漫激发,孩子们需要大量的故事,绘本的学习,用画,用声音,用音乐,朗读激发大脑对于知识的好奇。而不是被死的精确的学习内容缚住思维。
人们常常以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或者进步是一个匀速发展,持续稳定的进程,形式不变,速度一致。怀海特反对这种循序渐进。事实上,生命是有周期性的。
生命中存在着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他们循环往复的出现,每一个循环都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孩子四岁左右是建立孩子一生自信心的重要时期,七岁左右,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差异已基本行成。所以,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即使步入小学,在一二年级的年纪,一定要杜绝考试这种形式将孩子粗略划分为好或者不好,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包括太急于求成的工整的书写,一板一眼的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等都会削弱孩子对知识自然而然生发的兴趣。在小学低段求学的浪漫阶段,孩子只要对于知识抱有热情,愿意上学,喜欢学习就很棒了。即使到了三四年级,试卷的测试也只是老师了解孩子学习进程的方式,淘汰式教育极不可取,被打压,被驯化的孩子承受压力的耐受力很小,遇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情绪就会奔溃。反而是那些调皮的,坚持自己天性的,甚至富有钝感力的孩子反而生命力更强,这也是不懂教育的教育结果的悲哀。
教育孩子要以生命为中心,而不是知识为中心。孩子的成长有周期性,有的孩子前期智力发育快,可能一分钟能做十道题,而有的孩子前期智力发育慢,可能只能做三道题,所以,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孩子不同的成长周期。儿童认识事物同样遵循浪漫,精确,综合的循环过程,只有教学的知识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教育才可能高效。知识的堆砌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知识将生命打通,与生命发生了融合,生命的成长才赋予了知识以活力。
课堂的三阶段 ,一节课的浪漫阶段表现为兴奋,惊异,困惑三个阶段。兴奋让学生觉得知识好有意思,有想要探究的兴趣。惊异是学生对认知规律的把握。困惑是指知识与元认知产生冲突。只有了解这一个完整的浪漫阶段的闭环,才可能抵达知识的精确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建构,首先需要教师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二,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思考的速度,而要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高度紧张的,身体是放松的。反之,如果教师要求孩子保持僵硬的坐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则孩子的智力就会松弛。其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孩子们认知的矛盾,产生对峙和差异,才能解决问题。浪漫阶段是对大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的有序的整理过程。
精确阶段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信息时代的知识不再是机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思维的训练。知识为中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需要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而获取智慧需要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精确阶段的学习有了焦点。聚焦在某一精确的问题上,这个问题一定是引起思考的,是由知识过度到方法的。
综合运用阶段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论综合---正,反,合理论。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粒,突破自己成长为一株麦苗,结出新的麦粒。人就是在不断的进化成长中进步的。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重新回归的浪漫。
儿童的成长是有自己的节奏和周期的,只有教育者有认知,有意识,才能真正拥有静待花开的勇气,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孩子”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自己,期待你长成自己期望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