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的感觉是,越读书,发现不懂的知识越多。我常有这样的疑惑:今天听到这个人说觉得对,明天听到那个人说又觉得好,缺乏分辨力。
和不同的人在一起聊天,我发现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常常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今天阅读刘润公众号的文章,写到:“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认知的竞争。一个人的认知体系越完整,越强大,就有机会走得越远。
认知体系,其实就是一套知识框架。当你有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就不会人云亦云。没有知识框架,就像作战时忘带了地图。不小心卷入了一场巷战,噼里啪啦打得热闹,但是打赢了吗?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什么都没有结果。
没有知识框架的支撑,即使有再多的学习,也还是一堆碎片。
有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你就知道哪些观点可以用来提升自己。哪些看法只是哗众取宠,可以抛弃。
然后,你对于世界的看法,就会是完整的,连续的,自洽的。而不是碎片的,割裂的,点状的。你还可以用自己的认知,用自己的知识框架,解释很多问题,回答很多的疑惑,做出很好的选择。”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忽然想起以前阅读时看到,有人建议一年读50本书,或者20本书。
静下心来计划一下,每年读50本书,一年365天,读完一本书需要7.3天。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要一周真正读完一本书。想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点毅力,还真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每年阅读20本书,读完一本书需要18.25天,也就是两周零四天读完一本。
书的类别,可以简单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工作,和个人比较相关的;
一类是和视野,眼界,兴趣相关的;如:历史、艺术、生物、物理……
我们“脚踏实地”,读一些看起来更加“干货”的书,会帮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
但是,不能忽略“仰望星空”,一些看似“无用”的书,常常能给我们更大的启发。
至少看20本和工作有关的书。梳理出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3-5条原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原则就是工作的思考方向和行动指南。然后,做笔记,输出,亲身尝试。在真实场景中验证和迭代,不断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
2022年,再忙,也要保持成长。我要拼命学习,拼命刷新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2198/3aac31459d99304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