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9岁孩子厌学,父母该怎么做?

9岁孩子厌学,父母该怎么做?

作者: 可可_e897 | 来源:发表于2022-03-31 12:15 被阅读0次

    2016年《垫底辣妹》在国内上映,一时间引起来国内高考学子和家长们的共鸣,有的受到女主的鼓舞,期待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未来,也有的立志要努力拼搏,成功逆袭……

    影片中讲述了年级排名垫底的佐藤沙耶加经过一年半努力考上日本最好私立大学庆应大学的故事。电影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女主原型是1988年出生于爱知县名古屋市的小林沙耶加。高二那年夏天,在母亲的推荐下,小林沙耶加遇上了恩师坪田信贵。在坪田的悉心指导下,小林沙耶加苦读一年半,2006年如愿考上庆应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恩师坪田将小林沙耶加的逆袭经历写进书里,随后被翻拍成电影作品。

    看过电影,一边被影片里的垫底辣妹努力逆袭的情节感动地稀里哗啦,一边也为女主有这么好的妈妈和老师加持而感慨,感慨于妈妈对孩子的无限接纳;感慨于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引导。

    回到现实,看着9岁的女儿时常出现的厌学情绪,为上学写作业牢骚满腹,时不时以各种原因请假逃避,甚至连发烧都可以开心到跳起来,就是因为可以名正言顺的不上学!为了能让她按时上学写作业,老母亲使尽了十八般武艺,威逼利诱全用遍,结果,不仅没有让她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一点点,反而有一段时间亲子关系跌到极点,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对电影感慨的同时,也我不禁让我困惑: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像影片中的妈妈那么接纳孩子?可是难道我就应该由着孩子不上学胡闹么?我该给孩子什么支持,才能让孩子能自己有学习的动力,而不是由我推着?

    韩国资深学习指导师郑炯权和指导心理学博士李明一合著的《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中讲到,学习宛如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是真正的选手,父母永远不能替孩子赛跑,但是,父母可以成为教练型父母,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协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助力孩子走过Ta的全生涯。书中的观点不仅解决了我的困惑,也让我对《垫底辣妹》中贯穿教育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什么是“教练型父母”呢?


    “日本天才兄妹矢野祥和矢野小百合在母亲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并分别在9岁和10岁时考入美国的大学,矢野祥在18岁时拿到博士学位。他们没有上过小学、初中和高中,而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快乐地学习。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母亲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自从有了这双儿女,母亲便开始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陪伴他们学习,通过称赞和激励让孩子发挥最大潜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悉心陪伴。

    这位母亲也是典型的教练型父母。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而,如果单纯地停留在‘想’的阶段,就不会取得任何成效。父母很想把全部的爱都给予孩子,但他们往往忽略了给予的方式,最终使得孩子对这份爱形成了误解。”

    ——《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P126


    虽然我们不清楚片段中的这两兄妹因何而放弃了早期学校的教育,但从文字中,大概可以概括出教练型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观察、倾听、陪伴、激发潜力。而这一切,孩子一直都是成长的主角,父母则站在外围提供支持:观察孩子当下的状态,倾听孩子的内在需求,站在同伴角度的陪伴,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最终突破困难,找到解决方案。

    有人说“有激情的人是最强大的人”,对学习而言,只有因为喜欢学习而去学习才是最完美的学习,如果孩子自己不努力或是没有学习动机,那么无论如何是学不进去的,因此作为父母,不可仅仅注重孩子外在需求的满足,更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教练型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呢?书中给出了建议:

    引导孩子渴望实现某一目标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自我激励。所谓自我激励,是一个人希望取得超过自己和周围人所期望的成就欲。要想激发一个人的成就欲,就是要先找出这个人所期望的。对父母来说,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动机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孩子产生对实现自己某一目标的渴望,而确定目标,兴趣是很好的出发点。

    看看《垫底辣妹》中的坪田老师是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

    女主佐藤从小酷爱化妆,追逐潮流,对学习无感;坪田老师于是引导庆应大学帅哥云集,去那里学习,成为模特和女主播的可能性极大,而且还有可能嫁入豪门,这大大激起了佐藤的兴趣,虽然刚开始自己也并未当真,但这是从兴趣引发动机的起点;

    暑假即将到来,佐藤与朋友约定安排了满满的假期行程,坪田老师用自己杀马特的照片激起女主的好奇心,用了3个周完成了初中英语的学习,如愿以偿看到了老师许诺的照片。

    用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需要父母有良好的倾听技巧和同理心,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永远是她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父母心中描绘的梦境,或许她想要的就是一支让自己变美的口红,而你却给了她一套变身公主的素养培训课,他想要的只是一张能满足好奇心的游戏卡牌,而你却给了他一整套编程课程……到头来,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父母却责怪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某大学一个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的学生,在描述她与母亲关系的时候这样说:我对母亲,有爱,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歉意和恨意,小时候,每次我想要一颗棒棒糖,母亲却偏要给我一颗钻石,母亲给的这种爱,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也是我不能承受的,在她面前,我永远都活在负罪感中!

    所以,激发孩子兴趣,切记从孩子自己的喜好入手,只有给孩子自己想要的,才能被看作奖赏。

    唤醒孩子心中“成为优秀的自己”的愿望

    梦想与目标帮人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当遇到挫折时,孩子依然可能会由于缺乏自信、缺乏合理的方法而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怀疑自己最初的目标,如果父母不及时干预,孩子很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彻底放弃努力。

    结合本书和《垫底辣妹》中坪田老师的做法,以下方法可以作为唤醒孩子“优秀自我”的备选项:

    1.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当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时,一定不要背身去逃避,因为一旦这样做,就只会让危险加倍;相反,如果立即面对、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面对学习,也同样适用,面对同样的困难,勇敢者迎面而上,胆怯者望而却步,结果必然截然不同。怎样才能面对困难勇敢向前冲呢?唯有信任,这包含别人给予的信任和自己内心的坚信,而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并给予无条件的支持。

    佐藤最初确定庆应大学为自己的志愿学校,就连自己都不相信,被父亲说成“做白日梦”,高中班主任甚至赌她考不上,否则就裸体绕学校一周,但是,妈妈和坪田老师却是全力支持,妈妈为了让女儿上培训班,甚至动用了妹妹的保险金,只为了支持女儿追逐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才激起了佐藤一定要考取的决心。

    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被老师“传唤”过,作为父母,当时是什么心情?没面子?丢脸?第一时间想给自己孩子一巴掌?影片中,佐藤在上学期间被同学忽视,甚至霸凌,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高中时因为抽烟甚至被班主任老师称为”垃圾“,妈妈因此被叫到办公室,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羞耻,而是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为了让孩子有快乐的成长环境,不惜多次转学,因为她始终坚信”这真的是个好孩子“,因而,哪怕全世界都成为他们的敌人,妈妈依然会选择成为孩子最好的伙伴,妈妈的这种支持和信任,在佐藤的心中,慢慢的积累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支撑佐藤一步步变成自己想要样子的关键。

    2.看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赞美,是驱动孩子努力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营养。可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从自己孩子身上找不到值得赞美的地方呢?仔细想想,是因为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在作怪,或者,父母关注的都是孩子没做好的地方,并因此认定孩子表现不好,自然找不到赞美的地方。

    看看影片中的坪田老师是怎么赞美学生的?即使第一次测试佐藤考了0分,坪田老师也能真心的赞美“至少打满了整张试卷”,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得鼓励;之后的每一次进步,坪田老师都能实时的看到并由衷的与孩子们一起庆祝。一次次由衷的赞美,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并产生持续探索的勇气。

    要想让孩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父母需要收起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心情,客观的观察孩子,信任孩子,即使孩子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也要把孩子的努力过程和没达标的原因区分开来,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3.关注孩子的失落情绪,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状态

    无论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学习成就和投入时间都不一定严格成正比关系,根据学习曲线,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投入,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下滑)的高原现象。此时,孩子很容易出现失落情绪,父母应当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所处的状态。

    影片中的坪田老师充当了很好的镜子功能,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给孩子客观真实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帮助孩子渡过学习路上的很多高原期,但这依然不能避免孩子会陷入失落的深渊无法自拔,果真如此,父母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用其他方法帮助孩子、鼓励孩子走出阴霾。

    4.让梦想可视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梦想可以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再是孤独和痛苦的,而是幸福的;梦想可以让孩子克服重重困难,为前行之路扫清障碍。梦想与现实距离的远近,直接决定了实现梦想的难以程度。

    在影片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佐藤的测试成绩依然是E,心灰意冷的佐藤质疑自己一年多的付出,打算放弃努力,这时,母亲带她来到了心目中的庆应大学,看到校园的朝气蓬勃,同学们的意气风发,重新燃起了佐藤的斗志,立志考取庆应大学。可见,通过可视化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让孩子保持持续上进的斗志。

    满足孩子的需求

    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拥有的发展上的需求。尊重需求,是指希望获得周围人的任何和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在实现自己的期望后所产生的对成就感的需求。孩子在学习成长方面的需求,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的需求,但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即孩子对情感和安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难对学习产生需求。有的父母倾向于将孩子送到培训班以提高成绩,却忽视了亲子陪伴的时间,结果不仅成绩没提高,反而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正是这个原因。

    影片中,虽然佐藤从小受到父亲的忽视,同学的不接纳,老师的不认可,但一直以来,妈妈的悉心陪伴从未缺席,并且,妈妈一直在努力满足她的情感需求,虽然成绩不好,却享受了一个无压力的快乐童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父亲的忽视恰好成全了她;后来,参加补习班,妈妈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从不给她施加压力,只想让她做快乐的事情,正是这种豁达,让佐藤不必背负着压力前行,才可以放心大胆的走在追梦的路上。

    适时放手

    父母的陪伴固然重要,但在学习方面,父母更要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灵感,并为他提供相关支持,最终让孩子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塑造一个积极、上进的独立人格,是教练型父母最终的目标;当孩子可以独立面对人生挫折时,放手,在最明智的选择。


    读完这本书,我也对自己的问题释然啦,“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观察、倾听孩子的内在需求和情绪,用教练型父母的智慧引导孩子,激发她内在的兴趣和灵感,帮助她树立目标,并持续与她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岁孩子厌学,父母该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zg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