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老父亲(六)

作者: 敏慧琳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01:02 被阅读40次

    原创文|苏吉儿

    记得老父他年轻时曾经带着我去县城大姑姑家,那时候我还小。老父正当青壮年,年轻气盛,和他的姐夫开玩笑,一顿能吃100个饺子,大姑夫信以为真,吩咐大姑包很多饺子,让老父可劲儿吃,结果老父亲竟然真的吃了80多个。

    这让大姑夫颇感意外,也让众多亲属和晚辈们瞠目结舌,饭量真大。在那时家庭生活贫困潦倒的年代,吃饺子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的美食,对于胃口好的老父来说,能吃那么多,或许是因为夸下海口后逞能的表现,也或许他能够真吃得下那么多饺子。

    老父这“不经意”的玩笑话,这看似平常的一顿的饺子宴,让大姑夫从此记住了一件事:从此以后老父无论什么时候去他家,他必会亲自下厨房或监督厨娘,做很多好吃的饭菜,让老父可劲儿吃,避免饿着了孩子们的老舅。

    时隔多年,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清晰,却感到格外的亲切,对当时的那种融洽浑和的亲情和氛围而感到难能可贵,至今每每想起都会有些感动和回味无穷。大姑夫对待这些小舅子小姨子等都完全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每次去他家,这些亲戚们都受到热情款待。

    印象里大姑夫瘦瘦小小的,具体模样已经模糊,但我每次到大姑家,尤其是我在县城读高中时,经常去大姑家住宿,和蔼可亲的姑夫对我们晚辈没少照顾,让我从内心感激涕零。至今仍能想起大姑夫病重时横卧在炕边,疼痛伴随着他瘦骨嶙峋的身子,奄奄一息的状态,仍让我感到心疼。

    在国营企业砖厂当厂长的大姑夫一生清廉,为人正直。他众多的子女随他由农村迁到城市郊区居住,那时很多人可以靠关系安排子女上班的人比比皆是,可大姑夫却没有丝毫利己之心,他的六个儿女们没有一个人因为他是说一不二的厂长而“沾到光、谋到职”。

    大姑家六个子女,大哥在农村,大姐二哥二姐老姐和老弟等五个人分别跟着进了城,可除了当时二哥成家有了工作和娶了能干的二嫂、家里过的比较好之外,其它姐弟们没有因为大姑夫的高职位而得到特殊待遇。老父相比较更喜欢去看望姐夫,只因姐夫人好。

    我从小对老父是崇拜的,对于他健壮的体格,对我们姐妹的细心呵护,从来不打骂,顶多生气时变得严肃越来,却很快又恢复了他和蔼可亲的模样。我从小到大就是在老父的教育关爱下去考学,一路上是老父老妈的鼎力支持,才有了我后来的生活。

    他一直在别人心目中是老实巴交的人,有些胆小怕事,尤其是爷爷奶奶家、二伯一家、三伯一家先后搬迁到别处,老父带领着我们一家人单姓孤,让他更加有些顾忌。他从来不会去惹到别人,和村邻和平相处,和谐融洽,不会主动引起冲突。或许因为他的宽容大度,到如今身体仍然健康硬朗,乐观。

    如今我每隔三五天会和老父通一次话,有时忙忘记了,老父会让二妹打电话过来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电话里能够从声音感觉到老父的担心与焦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内心尤其感到内疚和不安,竟然有时会疏忽大意,忘记定期问候老父母亲。

    在电话里能听听他们的声音、和他们聊聊家常,这让老父母心里踏实,我亦如此。电话里的父亲经常告诫我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训斥孩子,要多多引导……他心思细腻,总能在我想的纠结时能开导我一番。让我深深感到有老父亲在真好,他是我背后坚强的后盾。

    距离造成的缺憾,让我有时无奈,可心灵上的依靠和交流,是无论如何不能因距离远而变得间断,更加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这份爱的给予,我需要父母的爱,此时的他们更需要我给予的爱和关心、照顾。此时,我是父母,他们是“孩子”。

    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伤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和父母相隔半个中国的距离,不能伺守二老,经常会感到困扰和焦灼,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担负的职责,父母的爱给予了我,我想用爱让他们晚年健康快乐,也应该让两位老人无忧无虑地度过。

    每次能够从电话里听到他们依然清脆的声音,能够从视频里刚到他们依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神态和模样,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老妈的头发依然长长的,花白的,扭成辫子打成发髻盘在头顶,老父日渐白成片的头发,两位老人眼睛里仍然清澈透明,他们健康地活着,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仍然能够喊着:“爸妈,你们注意身体,多吃点儿想吃的,想吃啥买点啥,别省钱……”父母亲仍然能够不断地叮咛着我,一样样的嘱咐,他们心里装满了孩子们的状况,而我们心里却不全是父母,所以每个做子女的要尽量去补偿去挽回,千万别错过时间。

    父母的爱成就了我们从小到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话那头的老父亲(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b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