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赏菊花

作者: 淇水河畔的拉拉 | 来源:发表于2019-10-14 12:40 被阅读0次

一年一度,西湖的菊花展又摆出来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看。

倒是昨天傍晚,在小区一楼超市买完菜走出来迎面碰见邻居骑着电动车从外面回来,脚踏板上放着两束菊花,包装在折好的精美纸张里,花团锦簇,挤挤挨挨,一下子就像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人一周以来上班生活的疲惫灰暗,使人的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是的,周末来了,秋天也来了!

说到底,这还真的是菊花的季节了。

陶先生与菊花一直都是文人骚客的歌咏主题

说起菊花,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彭泽先生陶渊明了。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陶渊明分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生活的代言人。他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也让菊花一下子就显然有别于桃花、牡丹等各色花种,成为花中隐士。就连600多年后的宋朝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独爱莲”也要拉菊花来陪衬作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来福州之前,我对菊花的印象还真的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东篱”。陶渊明归隐后,过着躬耕自织的生活。渊明爱菊,宅边遍值菊花,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的说法。菊花品种繁多,从花期来看,有夏菊、秋菊、冬菊三种。据陶诗中记载,陶渊明所爱的菊花叫九华菊,属秋菊,白瓣黄心,花朵大,有清香。虽然目前已不可考,但正合我想象中的模样。陶渊明长期辞官归隐,缺少生活来源,陶先生又不精于耕作,农耕生活是非常辛劳的。因此,他喜爱的菊花肯定也朴实无华,无须照拂,随便栽种在山野自然中,便可茁壮成长。

陶渊明没有专门写过歌咏菊花的诗文,但他在《和郭主簿》一诗中,有四句写到菊花:芳菊开林跃,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来天高气爽,林中菊花满地,迎霜怒放,坚贞秀美,卓尔不群。这四句诗一锤定音,既说明了陶渊明喜欢菊花的原因,又对菊花的高风亮节称颂不已,菊花也因这些诗句夺得花中“隐逸高人”的名头,与陶渊明彼此成就、互相成全。《红楼梦》中林黛玉魁夺菊花诗中“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令评章”说的就是陶渊明的这几句诗。

这也许就是陶先生喜欢的九华菊

因此,在没有见过菊花展上开得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品种之前,我心目中的菊花虽然可以凌寒怒放,傲斗秋霜,但也总是带着一种乡野气、田园气、家常气。小时候,家里房子的前面有一条水沟,水沟临庭院的那一面墙壁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头缝里长一种不知名的小草,开白色小花,黄色花蕊,捡起来连花都带有一种植物的青涩香气,淡淡的。这花与书本上的菊花包括渊明诗中的九华菊非常相似,只是平白无故地小了好几号。况且这花还可以用来治病。乡里人在外干活难免错过饭点,有时候饿坏了胃疼(闽南话叫“过饥”),来到水沟边择几片青翠嫩叶,洗干净,加香油与鸡蛋同炒,吃了就不疼了。这种叶子炒出来的鸡蛋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却不好下咽,不过管用,因此乡里人就叫这种草为“过饥草”。那时候信息还不像现在这么便利,随便手机一扫,一种植物的前世今生便可一清二楚,于是我将错就错把“过饥草”当成小雏菊好多年,并且为它还可以治病平添了好多好感。可惜直到现在,一方面是出于懒,一方面着实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图片,单凭语言描述很难将“过饥草”真实还原出来在网上查找。直到今天虽然我明白了小雏菊是小雏菊,“过饥草”是“过饥草”,还是无法为它正名。

陶先生爱菊爱得如此深情卓越,以致东晋以后的诗人写菊花,就很难不落窠臼了。写菊花的乡野气、家常气,有孟浩然拜访农家友人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代诗人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的“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李商隐《菊花》诗里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北宋王禹偁《村行》的“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宋朝范成大《重阳后菊花》里的“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等等。这其中以元稹的菊花诗最为突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与陶诗一脉相承,诗人像渊明一样在屋宅旁边遍植菊花,漫步欣赏,沉浸其中不知道太阳已西斜。直接借用渊明典故向其致敬了。

菊花开在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一个惹人挑起无限情思的季节,但这些情思大都与悲伤愁苦相关。春女善怀,秋士易悲。古人写菊花,不过也就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菊花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罢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兮露为霜。秋天到,秋风起,树叶黄,雁南飞。目之所及皆是萧瑟悲凉的秋景,使人不能不感情伤怀。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王之涣“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鹏飞”,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都是菊花,可是随着岁月流逝,花会再开,却早已物是人非,满腹心事、满肚愁肠也只能对着满地的黄花独自消解了。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就像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人人逢秋皆寂寥,可即便是被贬到荒蛮之地的刘禹锡依然不改畅达乐观的本性,于是他所见之秋景,便是极尽旷达畅阔之秋景。写菊花诗的古人也有这样的豪杰。所屈一指的便是当年长安落第的黄巢。一共有两首,一首比一首厉害。“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以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尤其是第二首,一“杀”、一“透”,诗人的盖世豪情跃然纸上,黄巢后来果然也带兵冲进长安,成为唐末农民起义的一位领袖。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衍生出来的还有朱元璋的《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很明显,朱元璋是师从黄巢了,两人同一般冲天霸气,黄巢用词波澜壮阔,更见书生意气,而朱元璋用语直白俚俗,更有蛮横匪气。黄巢后面兵败被杀,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当了和尚,有他的《自题像》为证: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一生留诗三首,这一首没有前两首的传唱度高。的确,这首诗再也没有前两首的英雄豪气了,有的只是一个纵横沙场、历尽坎坷、英雄暮年的老者壮志未酬、遁入空门失意的泪水。这与朱元璋后面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定鼎天下的结局不同。实在是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啊。

提到朱元璋,就由不得不想到他的“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这是朱元璋作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之后,当时已基本确定朱元璋元末农民起义汉人领袖的地位,朱元璋的志气如日中天,锋刃所向,不可阻拦。我每读到此,都不禁后背发凉,不过,也唯有这样的杀伐决断,才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菊花能得朱元璋题咏,也算是有福了。

关于菊花,如果说陶渊明做了菊花花神,那黄巢与朱元璋就把这朵隐逸在世外的高人挪到了繁华富庶的天子之城,任后来者再如何努力隐喻延伸,都无出其右。

有时候读书,我会突然哑然失笑。这些古人真讨厌,不就是几朵菊花嘛,你好好地写下来也就罢了,偏偏要拿来引经据典,作各种引申,时隔岁远,到底有些理论不清、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叫后世的人又爱又恨。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一朵菊花才有了千古情怀、万般滋味,令人赏之不绝,读之不厌。

啊,秋风起,明天去赏菊啦。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文章

  • 2021寒露的露台

    秋风起,寒露至,最美秋光来共赏。 寒露,昼夜温差变大,草木凋敝,菊花独自绽放。

  • 秋风起,菊花开

    去年买的一小株乒乓菊,今年插了三盆,盆盆开得欢!好开心!

  • 秋风起,赏菊花

    一年一度,西湖的菊花展又摆出来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看。 倒是昨天傍晚,在小区一楼超市买完菜走出来迎面碰见邻居骑着电...

  • 秋风起,菊花闹

    自从办理安省自然保护区年卡两年多来,去的最多的就是Kortright。这个公园虽然不象其他公园,或者有湖,或者有瀑...

  • 秋风织金缕 蟹肥菊花瘦

    秋风织金缕, 蟹肥菊花瘦。 才赏中秋月, 又饮重阳酒。

  • 八月十五中秋夜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传统习俗,举国欢庆。 节日嘛,总得有个仪式感,没有菊花赏,倒是可以品秋蟹。秋风起菊花香秋...

  • 秋风起

    秋风起 吹黄了菊花 吹红了枫叶

  • 蝶恋花•秋风起

    蝶恋花•秋风起 满地落叶秋风起,愁比雨长,恨重胜秋霜。不恋桂香菊花黄,...

  • 秋风起

    秋风又起,看一地落叶,赏瑟秋风光

  • 原创  赋菊

    一 秋风扫过百花残, 唯有菊花傲霜寒。 谁言秋色不如春, 色彩斑斓景满山。 二 临窗不惧寒, 迎送菊花远。 期盼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风起,赏菊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gl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