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的写作误区:
第一:感受不够明确,不够集中。这可能还是因为读和思不够到位吧。这一次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自选集《生活家》。很多同学的题目是“读《生活家》有感”。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题目,最多只能算个副标题。因为这不过确定了写作的范围和对象。一般来说,题目往往揭示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读后感应该以感为主。什么是“感”?就是阅读的感觉、感受和感悟。文章或者书的哪些地方唤醒了你感觉的?书中哪些形象,唤醒了你的什么经历,或者关于什么的其他的阅读记忆?很多教育家在谈学习和课程的时候,都会用“连续性”的概念,写作也是如此吧。要求你对某个方面的持续关注。要求对相关的内容、概念、形象或者语段反复思考。
其二:要求得读后感的四个部分的打通和连贯。读后感一般有引议联结四个部分。
引用:你的文章中哪些地方引用了所读书或文章的片段,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的概括。就是对那些特别有感觉的地方反复回味。议论:对所引内容,加以议论。可以赏析写法,也可以还原意境,还可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适当想象。联系:由唤起的感觉引起了你的什么联想。可以是阅读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最后的结,是感悟,是小结,是指向以后的运用和生活。
这四部分要连贯,引是来自书,联来自读,议和结是书和人的互动,要追求四个部分的逻辑一致性,不能各自为战。
第三:引用明确,感得真切
“此书开头的几篇小诗,写花、写鸟、写树、写火车,诗里带着作者对故乡满满的思念与依恋之情。在汪曾祺的诗里,把花草树虫都写活了,花儿会跳舞,鸟儿会唱歌,火车从铁轨上来了一辆又一辆,这些事物,给作者的早年生活渲染了不少色彩。”
——最好直接引用具体诗句,然后加以赏析,联想。“对于吃的,作者是非常用心的,给了非常多的特写镜头。对景色的描写非常传神,虽然过程缓缓的,不急不慢,但读得时候,都会有非常舒畅的。”
“汪老的整篇文章,清新脱俗,从不同角度突显昆明之雨的独特,文之雅洁,行云流水。用自己的笔,记于纸上的,是他善于发现身边事物与自己对事物之情感的心。”
——哪些句子清新脱俗?对什么事物,怎样的情感?具体一些,再具体一些,切实一些,再切实一些。
第四:来龙去脉,清楚交代
汪曾祺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这句话引自哪一篇文章,是怎样的情况下说出的。汪曾祺先生做得怎样,你看出什么品质?要将引议联结的各个环节交代清楚。
还是要反复读,读出味道,读出自己,读出个中滋味,读出你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