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以行远心理生活非苟且,而是诗和远方
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笔记

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笔记

作者: 花兔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01:17 被阅读165次

根据Tal Ben-Shahar博士 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幸福课》视频整理

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笔记

一、概述

1. 积极心理学的目的

一般的心理学都关注负面:抑郁、焦虑,致力于改善糟糕的状况,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多地关注积极的一面:幸福、快乐、满意,更加致力于提高人生的质量。 积极心理学会问:为什么有一些人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中依然能获得成功?

因为他们有信仰,并且理解生活的意义。他们通常有积极的社交,乐于助人,能够从不快乐变为快乐,更关注自己的长处而非弱点,设定目标,找到自己的榜样,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单干,而是能够找到支持。

问正确的问题(积极的问题)

我们总是在问:我的缺点是什么?我有哪些不足?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这些错误的问题导致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消除焦虑、抑郁,赶走不快乐,并不代表我们就快乐了。这只是从负值到了零,从零到正值才是快乐。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如何去除各种限制、阻碍,去发现并实现我们原本就有的潜力。帮助人们培养积极、乐观,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人生的意义。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培养人们处理消极情况的能力。

2. 积极心理学的五个基本前提

(1) 搭建学术和现实生活的桥梁,致力于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生活。

(2) 要相信改变是可以实现的。我们通常低估了自己进行改变的能力。

(3) 外部因素对快乐幸福影响不大,由外部环境造成的情绪波动并不会持续很久,之后都会回到各人的基本幸福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意识状态,对世界的解释等)。

(4) 必须服从人性,无条件接受自我。消极情绪(痛苦、愤怒、嫉妒等)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够迅速地从痛苦情绪中恢复。

(5) 快乐很重要,但道德层面?人们觉得追求个人快乐是自私的,是一种罪恶。快乐是可以感染的,自己快乐了就能感染更多人快乐,因此追求快乐是一种 贡献。

二、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Belief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创造积极的情境。影射:在头脑中植入一种信念。Pygmalion effect, Placebo effect…

布置积极的生活环境:在房间里放喜欢的物品,爱人的照片,花……

信念、期望如何影响我们的表现?

两种机制:a. 动力 b. 一致性、相合性 (consistency/congruence)

人会在内心构建世界的样子,当内部世界与外部现实世界不一致时,人会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总是努力使内部和外部世界一致,方法:改变自己内在的意识或改变外部现实世界。

创建一致性的方法:

(1)更新内部世界的架构

(2)忽略或抛弃不符合我们内部架构的外部信息

(3)主动寻找证实(证实自己不喜欢的原因)

(4)创造一个新的现实

如何解释事件?学会积极地解释事件

学会失败:把失败看成走向成功的又一次机遇。

成功的秘密:乐观(相信自己能成功)+ 热情(热爱所做的事)+ 努力工作

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基本的幸福水平(basic level of happiness),当遇到各种事情时,幸福水平起起伏伏,但从长期看,仍然会维持在基本水平上。

提高基本幸福水平,提高自尊:要应对,不要逃避。

原因:

(1)自我知觉理论( Self-perception theory):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而得出的结论,和我们观察别人得出的结论一样。例:我不断尝试、面对问题 --> 结论:我是个勇敢的人 --> 自尊提高。

(2)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其实远远小于我们的想象。

(3)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得最多的人。

如何成为乐观主义者?

(1)行动。努力尝试,面对问题,经历失败,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失败。

(2)想象成功。大脑无法区分想象的和现实的事物,当我们不断想象成功,大脑会努力寻求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从而实现成功。重点:不仅仅想象成功的结果,还要想象努力的过程。想象越真实越好,引起情感,情感创造行动。

(3)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思想驱动情感。

事件 - 评估(思想)- 情感

改变思想,就能改变情感

三种非理性的评估(3M):

a. 放大 (Magnifying):过度归纳 (All or Nothing)

b.极小化 (Minimizing) :隧道视野 (如:只关注消极点)

c. 虚构/捏造 (Making up):过度个人化 (it’s my fault)或过度责备他人

三、关注 (Focus)

我们的思维习惯于关注消极面:为什么没有完成工作?为什么没有做得更好?

媒体倾向于关注负面消息,容易使人变得悲观。

-> 要关注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

学会感激,感激所拥有的,生命、健康、一切平凡的事,不要视其为理所当然。我们之所以忽略好的方面是因为我们适应了,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练习感激:每天选一两件事进行冥想关注(早晨的第一杯咖啡,走路的过程……),并且坚持不懈。写下每天值得感激的事。

四、改变 (Change)

1、大脑中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由神经通道连接,使用得越多,这些神经通道就会越宽。大脑习惯于重复并加强那些已经建立的神经通道,而不是去创建新的通道。左前额皮质运动多的人,普遍更加快乐,有更积极的情绪。

2、 某些积极的特征和消极的特征在潜意识中是相关联的,所以当人们越是看重某些积极特征的重要性,就越难以改变某些消极特征。如冷酷和认真,古板和坚韧,焦虑和责任等(越是觉得认真很重要,越容易显得冷酷,越是觉得承担责任很重要,越是容易担心焦虑)。要更好地理解这些特征,明确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哪些是要保持的。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3、影响幸福的三个因素:

a. 基因 50%

人与生俱来有不同的倾向,有的天生幸福水平较高,有的则相反。但是,没有幸福基因的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他们会比那些拥有幸福基因但不努力的人更加幸福。

b. 外部环境 10%

除了极端情况(如无家可归),对大多数人来说,外部环境对幸福水平没有太大的影响。(例如:不会因为换了一个城市就变得幸福了)

c. 内部因素 40%

即:我们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解释世界,关注什么……

4、变的三层渠道:ABC

A:Affect 情感

B:Behavior 行为

C: Cognition 认知 (思考)

两种改变方式:(1)渐进式 (2)突发式

【A】Affect 情感

渐进式:专注冥想,培养专注力。

突发式: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否有一种和PTSD相反的、由积极体验产生的……?

Peak experience 高峰体验(马斯洛):“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PPEO (Post peak experience order)

如何获得高峰体验?

Permission to be human. 接受自己的情绪,包括痛苦的情绪。

专注,活在当下。

放慢速度,避免紧张焦虑。

如何在高峰体验之后获得PPEO?

情景重现,不断重复以加强神经通道。

写下体验,描述,但不用分析。(研究表明分析愉快的经历会让人变得不愉快)

行动。

【B】 Behavior 行为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态度。

动作、表情不仅给别人传达信息,同时也会给自己传达信息。

“有时你因为快乐而微 笑,但有时你的微笑也可以给你带来快乐。”(一行禅师)

行为上的变化通常是渐进的。

突发式:应对、行动、跳出舒适区,进入拉伸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 没有改变

拉伸区(stretch zone):发生改变

恐慌区(panic zone):产生焦虑

一个误区:行动需要依靠更多的自律?(不能坚持锻炼是因为不够自律?)

每个人的自律是有限的,不可能不断加强自律。要改变,重要的不是自律,而是要将一件事变成惯例。创造一个惯例需要靠自律,坚持30天,一旦惯例形成就不再需要太多自律了。创造惯例是使改变保持下去的唯一办法。

[c]Cognition 认知

cognition reconstruction 认知重建

转变思维:不是威胁,而是挑战、机遇

顿悟的过程:

(1)沉浸:准备,学习,努力工作

(2)孵化:在某个时间、空间,放空一切的状态,然后产生顿悟(有了新点子)

(3)评估:这是不是一个好点子?

(4)阐明:写下,具体化

5、 写日记有助于消除焦虑

原因:-紧张得到释放。当我们压抑痛苦时,情绪无法流通,积极情绪也会受到压抑。

一致性感受:通过写日记创造一种一致性,将经历完整描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人感受到自己可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

一致性感受:

(1)理解力:我能理解世界,理解世界、事件、困难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2)可控力:我能够处理问题,而不是感到无助。

(3)有意义:困难、失败都是有意义的,我能从中学到东西。

五、目标设定 (Goals setting )

设定目标使我们专注,有方向,从而能聚集资源。给人带来幸福的并不是实现目标,而是

- 理解目标本身的作用

- 拥有目标

目标本身的作用是让我们能享受当下。如果没有目标,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左顾右盼,生怕错过,也就无法享受当下。

学会享受过程。选择哪条路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途中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无论哪条路都能使人幸福。

要设定和自我一致的目标:符合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自己真正关心的、最想做的。自由选择而非外界强迫的。和自我一致的目标能帮助我们解决内在冲突,焦虑,不确定,及有关存在主义的问题。

VIA values in action

(1)明确自己的性格长处,并加强它们

(2)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3)自己的哪些性格长处可以解决问题?

对工作的定义决定幸福程度:职业?事业?使命?

要有使命感:这是我在世上最想做的工作,即使有不喜欢的部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必须要做”

设定目标小提示:

- 写下目标,作为承诺

- 设定一个“最早期限”,我希望什么时候能实现目标

- 使之有特殊性

六、 压力 stress

压力是有利的,关键是学会从压力中恢复。

过犹不及,将事情简单化,做最想做的事。

七、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

1、什么是完美主义:充斥在生活中的,对于失败有一种感到无能为力的害怕,尤其是那些我们最在意的方面。这种无能为力的害怕使人软缩,退缩,阻止我们去尝试,去冒险,去解决问题。

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从A到B的直线模式:不允许失败,要从起点A直达成功B。有很强的防御性,害怕失败,不接受自我,认为只有一条路,all or nothing。Rat racer:当他们取得一个成功(到达一个B)时,只会有短时间的轻松,快乐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又觉得不快乐了,他们认为那是因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成功,于是把终点B变成另一个起点A,继续去追求更高一层的成功(另一个B),周而复始,却永远不会有长久的快乐。

杰出者的思维模式:从A到B螺旋式上升模式:在到达B的过程中有各种失败曲折,他们同样有追求成功的雄心壮志,但他们不怕失败,将失败看作是机遇,并从中学习吸取经验,欢迎批评和建议,认为过程也是最终成功的一部分。

2、完美主义的来源:社会环境影响

人们往往只奖励“目的地”(成功的结果),而不奖励“旅途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包括这过程中的失败)。

不现实的、不可能实现的标准,all or nothing的错误模式

赞美并不总是好的。夸孩子“你真聪明”不如夸“你真努力”,前者给孩子创造了完美主义思维,一旦失败,他会认为自己不再聪明了,无法成功了。而后者关注努力的过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3、如何克服完美主义

(1)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关注过程:奖励自己努力的过程,尝试的过程,甚至过程中的失败。

(3)主动接纳:接受失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后去行动。

对自己多一点宽容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不会对别人做的事,也不要对自己做。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失败,可以接受我们所爱的人的失败,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八、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精神 Healthy body, healthy mind

幸福秘方:(1)每周四次30分钟锻炼 + (2)每周六到七次至少15分钟的冥想 + (3)每天8小时睡眠 + (4)每天5-12个拥抱

身体和精神是相关联的,学会倾听身体。

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深呼吸;感受当下,不要求达到某个阶段。

意识到身体的信号,并且接受它。当遇到痛苦情绪时,去感受身体那部分有感觉,然后接受它,不要去反复思考。

九、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Relationship

OLA: optimum level of arousal

内向的人天生的激励水平高于OLA,他们需要降低激励水平,因此他们喜欢独处。外向的则正好相反。

内向的人有时候需要表现得外向开朗,外向的人有时候需要表现得内向。当我们表现得和天生性格不同时,会消耗我们得精力。

爱情,尤其是欲望和激情会随着时间而变淡,新鲜感会激发更高的激励水平,人的本性都会追求新鲜。

怎样才能使亲密关系随着时间不断成长,更加牢固?

(1)努力培养

错误的期待:爱情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对的人。/ 只有一个对的人,我必须找到他。

正确的想法:通过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互相奉献,来和你选的那个人培养感情。

关键不是“寻找”而是“培养”。

爱情没有成功不成功,只有能不能持续。

不是仅仅待在一起,而要一起工作(如一起抚养孩子),互相支持,支持对方的理想和愿望,分享和建立深层的生活意义。

主动地表达爱:根据自我知觉理论,当你表达爱的时候,不仅是让对方觉得你爱他,也让自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地爱对方,爱由此加强。

建立爱情中的常规活动,如固定每周一次外出吃饭等。

(2)在爱情中,不求被认可,而求被了解。

求被了解,是表达自己,坦白自己。

求被认可,是为了让对方接纳自己,给对方好印象而去迎合。

建立深层次的亲密关系,要不断加深彼此的了解,这就需要彼此分享、坦露最真实的自我。不仅展现自己的优点,也展现自己的缺点。

(3)允许爱情中有冲突

平均每五次交流就会有一次冲突。一定数量的冲突是自然的,健康的,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没有冲突意味着情感被压抑。

冲突应该是认知上的冲突,要避免情感上的冲突。对事不对人,关注行为、想法,而不要恶意攻击、侮辱。

不要对你最亲密的人做那些你不屑于对外人做的事。你会对陌生人大喊大叫吗,会侮辱一个不熟悉的人吗,不要以爱为借口去伤害你最爱的人。

爱情在细节中,在日常的小事中。

移情:我认真听他说话了吗?我真的想了解他吗?我是否真的关心他的感受,对他所做的事感兴趣?

(4)积极的态度。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乐观的幻觉: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把它变成真实的。(发掘潜力,自我实现)

问积极的问题:我爱他什么?我要感激他什么?我们的关系中最好的是什么?

给予对方积极的建设性的回应。

十、自尊 self-esteem

1、定义:感觉到自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值得幸福的一种倾向。

两部分:能力感和价值感。

三个层次:依靠型的自尊,独立型的自尊,无条件型的自尊

(1)依靠型的自尊。

价值感:需要并享受来自他人的肯定,受别人的影响,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动力,做重要决定时以能否得到别人认可为基础。

能力感:和别人比较。自我保护避免负面的批评。

(2) 独立型的自尊

价值感: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倾听别人的意见,但最终由自己做决定。

能力感:不和别人比较,但是和自己比较,“我有进步吗?”寻找有用的有挑战的批评。

(3)无条件型的自尊

价值感:足够自信而不会拘泥与评价。

能力感:不和别人比较,也不和自己比较,而是和别人相互依靠。无条件的自尊不是冷漠,不是不关心别人的感受,而是指不会因为和别人比较而沉溺于嫉妒、高傲或自卑等情感中。

每个人同时都有三个层次的自尊,从123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培养独立和相互依靠的重要性:

依靠型自尊的人更容易服从权威,因为他们寻求被肯定。因此容易产生盲目服从。又由于他们通过和别人比较一些外在的因素来确立自身的优越性,如居住地、学历、肤色等,因此容易产生种族歧视。

独立型自尊的人依靠自己的原则而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他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断学习。因为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所以他们内心更加平静,有更多地幸福感。

如何增强自尊:

寻找激情,享受心流的体验。

行动。

谦卑

做真正想做的事。做自己。

心流 (flow):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此岸猿君:量化的建议,有时让人觉得很容易,有时会觉得难。比如拥抱4-12

本文标题: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v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