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历史择思集
读《万历十五年》杂记

读《万历十五年》杂记

作者: 大了一岁丶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21:15 被阅读169次

    明朝亡于什么?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秦、隋亡于暴政,汉、唐亡于军阀割据,两宋亡于孱弱,元亡于制度,清亡于落后。

    而明亡于什么?是外患吗?不见得,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朝入关,足有二十多年时间,也就是说明朝在东北拖了二十多年,显然是可以再拖下去的,说它亡于外患有些牵强?那么是内忧吗?也不见得,在明朝把精锐从东北调到西北后,农民军连连失力,被曹文诏从陕西打到山西,被洪承畴从山西打到河北,被孙传庭从河北打到河南,被左良玉从河北打到湖北,最后被卢象升一窝端,不得不投降。

    似乎在军事上对明王朝的冲击虽然很大,却是处于可控制的状态,从万历末期开始朝廷逐渐从东边、东南、南边向西北与东北调兵,虽说除了万历三大征外未取得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但明王朝的“拖延”战略是非常成功的。

    那么可能是气候吧,从兰可桢的研究里,总结出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从13世纪蔓延到17世纪。恰好,在13世纪元朝被明朝赶回草原,宣告元朝正式灭亡,而在17世纪吴三桂绞死朱由榔,宣告明朝正式灭亡。那么大概就是气候吧,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数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在南方尚且还有好些的条件可以种植一些耐寒作物,如番薯,在北方却无法种植,而因为战乱和饥荒,葛剑雄的统计里面从1620年到1680年间,人口从1.6亿左右锐减至8000万左右。

    那么是内政吧,后世称“崇祯五十相”,明末政治极其动乱,从高层来说,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不停的更换内阁首辅(即明朝宰相),十七年间更换了51位首辅,导致地方官员和京城中下级官员的变更和执行力缓慢,直接对军事造成致命打击。

    那么……还能有什么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就只有天数了吧。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讲述了朱翊钧、申时行、张居正、戚继光、海瑞和李贽六名人物。在《明史》里有记载“明亡于神宗”,后人研究明朝历史,又有“明亡于嘉靖”和“明亡于崇祯”的说法。我一直认定是后者。

    说来惭愧,这六个人对于我来说都是熟面孔,我曾很多次看到过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多次在讨论中提起过他们。在买这本书之前,我看过很多评论,得到一个结果是——这本书是在讲明朝为什么会灭亡,我以为明亡于军事、内政、气候,但是这本书给了我这三个结果以外的其他结果。黄仁宇用西方历史的记载写法详细讲了明朝灭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自始至终都会蔓延在书中。

    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在位48年。以书名和宗旨来看,这位仁兄明显是主角。他是当时大明帝国的中心和首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围绕着他,一个思想、一道圣旨就能够改变许许多多。在历史上,这位皇帝一直被诟病的是“三十年不上朝”、“懒政”、“在位期间官员紧缺”、“大动兵戈”这几点,俨然把明朝灭亡的原因指向他。但是黄仁宇告诉我,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个人性格。

    说一个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不管事这是不可能的,别说三十年不管事了,就是三十天不管事,这个政权都会直接被推翻。黄仁宇很清楚这一点,他没有在书中描写朱翊钧勤政,也没有描写朱翊钧懒政,他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逃避。

    明朝是个很奇怪的朝代。在我们的认知里面,皇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能的,谁敢反抗就要杀谁。在明朝不一样,皇帝喝酒会被骂,娶妃会被骂,生病会被骂,贪玩会被骂……而在万历时期这种情况达到巅峰。朱翊钧曾经喝醉,打了一个太监,群臣们就反抗,皇后甚至想要废掉皇帝。而朱翊钧即位的前十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每天必须读多长时间的书,出行的轿子规格不得超过两个人抬,不许喝酒,不许天天吃肉,长时间的压力给这位皇帝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阴影,从而产生厌世的性格,而这个性格直接影响到国家。

    张居正是明朝时期最大的权臣、第一名臣在明末历史中起着的是续命的作用。他任人唯亲,内通太监,外结边将,贪污受贿,骄奢淫逸,所有奸臣做的事情他都做过。可他又整顿吏治,大举变法,加强军备,改善财政,做了所有忠臣该做的事。

    黄仁宇是把张居正当做两个角色来写的,一个是官,一个是人。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对张居正有一个正式的评价,但是却用七个字概括了张居正的一生——世间再无张居正。在所有人看来,张居正是在为明朝续命,在他的支持下,耄耋欲倒的大明王朝回光返照,史称“万历中兴”。

    这本书分为七章:

    第一章万历皇帝第二章首辅申时行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第四章活着的祖宗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在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里,主角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这是我在看完第四章时发现的,当时让我十分好奇,因为按照章节名来说主角应该是朱翊钧、张居正和“祖宗”才对。看完这本书后依旧如此,直到我第二次看到目录。

    我于是发现这三章讲的是不是人,而是时期。第一章讲的是万历十年以前,第三章是万历十年到二十年,第四章是万历二十年以后。在第二章的内容里,主角是张居正,第四章里男二号是申时行。

    我曾多次在想黄仁宇为什么要把人物安排的这么复杂,而这六个人似乎对于大明帝国的影响没有亡国这么重要。现在明白了一点点。他写的是整个国家。

    万历皇帝代表了制度,张居正代表了政治,戚继光代表了军事,申时行代表了连接部分,海瑞代表了群众,李贽代表了文化。

    因为朱翊钧小时候的经历,对他这一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儒家在形容一个混乱或暴虐的政权时,往往喜欢用“礼崩乐坏”这四个字。当然不是说这个国家的人不讲礼貌不会唱歌,而是在说这个政权没有制度或制度崩溃。

    万历十年到明朝灭亡的这段时间,用这四个字形容毫不为过。因为在古代政权里面,一个制度是无法延续三百年以上的,在王朝初期,皇帝与大臣都是由一群能力极强的人组成,在中期也许会有英明神武的皇帝或能干的大臣出现,而在王朝末期,往往伴随着昏君与奸臣的出现。而在整个王朝期间,如果出现昏君或权势滔天的奸臣,势必会对国家制度造成损害,而一个残缺或不完整的制度则又会产生出有问题的皇帝或大臣,如此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而明朝正是踏入到这个死循环中。

    武将大概分为三种,一是帅才,一是将才,一是兵家。帅才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他要的是统筹全局,允许出现战术上的失败,但一定要实现战略目标。而将才,则是攻必克、战必胜的人,但缺少全局观。兵家,如《孙子兵法》《吴子》的作者一样,是一个能摸清战争规律的人。

    明末的将才如李成梁、祖大寿,帅才如李如松、卢象升、孙承宗,而兵家只有戚继光一个。他最初去打倭寇,于是倭乱被平息,后来打土司,叛军被平息,最后打鞑靼,于是边疆清净四十年。他去世时曾说“吾生平大小凡百余战,未曾一败”。在他死后,明朝再也没人能摸清战争的规律,在他之前有无数名将,在他之后有无数名将。可是戚继光只有一个。

    海瑞向来是与包公放在一起的,一个包青天一个海青天,我绞尽脑汁的想怎么样去概括他的一生,也翻来翻去的看黄仁宇对他的描写,但都未找到合适的词句,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几百名百姓在那里大呼海青天,我恍然大悟,用什么词句来形容他都可以,但是最简明的就是“青天”二字。

    所有的百姓都希望自己能遇到像海瑞那样勤俭节约,赏罚分明的官员(海瑞清廉到什么程度呢?他买了二斤猪肉都被记载在史书里),而海瑞自始至终也都这样在做,是官员的典范,是皇帝的忠臣,是百姓的福音。但他注定不能去统筹全局,他可以做省长,做人事部部长,做财政部部长,但他无法去做像张居正那样的宰相人物。

    黄仁宇有一个读书人的通病,即过分的向往大同世界而忽视实际情况。屠龙少年需要一把屠龙宝刀,海瑞的性格注定只能做宝刀而不能做那个少年。百姓的愿景终究还是落空了,他们心目中的青天最终死在一个品级很高权力很小的职位上,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是一种悲哀,却又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必然,刚峰不屈,笔架不折,一出悲剧上演。

    中国的厚黑学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李宗吾说“脸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才是极致厚黑。在过去的五年里我都是这么认为的,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依旧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我闭上这本书后的这段时间里,我终于明白厚黑的极致是低调的隐藏。就比如申时行来说好了,对内无政绩,对外无战绩,长的普普通通,说话捡没用的说。在读到申时行这段时期的历史时,我感慨道:真是太乱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又感慨道: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乱了。

    申时行的普通就如一颗螺丝钉一样,重要也如一颗螺丝钉这样,同时他也是最好的一个传令官。黄仁宇特意写申时行,我猜应该是想表达申时行之后,再无“螺丝钉”。

    黄仁宇是中国人,在1950年去往美国,直到他去世,这本书是他用英文写的,书名直译过来是《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七年》,这一年在中国恰好是万历年号的第十五年,于是书名便定下来叫《万历十五年》。

    在前序和后序里,黄仁宇一直在强调1587年很平常很平常,在我看来这一年确实也很平常。

    我写到这里时,突然想借用路易十六在日记本里写的“今日无事”这四个字。但从历史事件来看毫无关联,然而在其本质上大相庭径。

    如果把国家比喻为一艘船船,体制则是船身,政治与军事是船桨,文化是桅杆,连接的部分自然是螺丝钉,那么船所行驶的水域就是百姓。

    制度的崩坏,政治与军事的腐败在1587年没有任何明显的表现,但是自这一年后,明朝开始走向灭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欲望成瘾需戒除:一兵家是什么意思????比着帅才和将才得区别
      • 东玉浩:皇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大了一岁丶:@东玉浩 万历前十年的皇帝是两人【张居正和李太后【之下,万人之上

      本文标题:读《万历十五年》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y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