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中语文教师第22年,不记得是第几遍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这一遍,绝对是印象深刻的一遍,也是感慨颇多的一遍!
以往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点自然是探究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到奋起杀敌转变的原因及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以往教本课,我要么先从古典小说中的“巧合”入手梳理情节,要么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要么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上。
而这一遍,我把重点放在课文最后一段,由学生阅读倒推,完成两个问题:第一,林冲奋起杀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二,读到林冲杀敌,说说你的真实感受?学生敢说能说,我似乎第一次感受到名著教学的极大意义,引导着学生读进去,又读出来,有所领悟,有所思考。而我自己,也在教完后深深感叹!
先叹林冲。每教一遍,我都会把《水浒传》翻出来,至少把有关林冲的章回再读一读。在《水浒传》众英雄好汉形象中,林冲绝对是最丰满的一个。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浑身好武艺,按李小二的话说林冲“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却是品级极低的一个小官,一级一级的上司压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逆来顺受的背后是多少的隐忍和憋屈。辱妻之耻他忍了,遭友算计他忍了,蒙冤遭流放他忍了,一个小官员的谨慎隐忍到了自轻自贱的地步,李小二夫妻留他,他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而杀敌上梁山后,他火并王伦,大败高球,反对招安。招安后南征北战,征辽,讨王庆,征方腊,战功赫赫。这样的一个大英雄,我多希望他的结局是战死沙场,可他却患上风瘫,病死榻上,寂寞凄凉!
再叹卖友求荣。在阅读讨论“林冲奋起杀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反馈有预料之中的,比如说到一系列巧合,说到听到山神庙外的对话,说到林冲已经被逼到绝路,横竖是一死等等。最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小女生说:“林冲由隐忍到杀敌的关键因素是亲耳听到自幼相交的陆谦设计欲烧死他,拾两块骨头回东京领功。一个人被仇人害还想得通,被朋友卖就心冷了。”回到文本一读,林冲将刀搁在陆谦脸上,喝到:“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谦推不干他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时,林冲又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当初在东京时,陆谦第一次卖林冲,是“只要小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等到得了高太尉“救得我孩儿好了时,你自抬举你二人”的许诺后,便是“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从此卖友求荣而心安理得。
试想世间友情怎经得金钱地位的考验。当年孙膑庞涓同出鬼谷子师门,可谓同窗好友,一旦发现孙膑的才华出众,有危及庞涓地位的时候,他便使阴谋诡计害孙膑。现实生活中的友情又有多少经得住考验,要不怎么会有人说在单位里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呢?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写对单纯的“相信人们是好的”的柔石“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柔石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有的人会卖友求荣,这不用怀疑!我这样想,是不是有些悲观!
后叹“大快人心”。课文结尾:“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又早把(差拨)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我说:“孩子们,一向隐忍的林冲杀敌这一场面很血腥,手段太残忍!”
学生:“不觉得!”
我:那你们读到这里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孩子们说:“爽!”
我说:“用成语。”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快人心!”
固然,林冲是被逼上绝路的。诚然,孩子们是有正义感的,但十五六岁的孩子们不觉得这样的杀人场面残忍、血腥,真的好吗?
于是我接着说,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会有大快人心之感,说明我们希望惩恶扬善,但大快人心的心理,也是一把双刃剑。于是孩子们开始说它的利弊。
是啊,人心复杂,大快人心有时也会带来恶意揣测,比如仇官仇富,愤世嫉俗。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当语文老师的不能不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一切尘埃落定前的新闻事件,做一个理智的人。
似乎,扯得太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