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辞职后的第756天,拉伸区

辞职后的第756天,拉伸区

作者: 活的自由点 | 来源:发表于2023-11-12 16:42 被阅读0次

今天的状态还好,我接着看,接着复习这本书。

我看到一个点,要找到自己的“拉抻区”,在自己的“拉伸区”不断的去练习,“拉伸区”就会慢慢的变大,边界也会随着改变。自己这样才会有效的成长。

其实之前在其他书中,也有相同的概念,就是“要跳着脚,就能够到的东西”,自己才会去努力的“够”。“太远”或“太近”的距离,效果都不会好。

我想到英语,我现在一直在用那个软件学习英语,每天就学一个单元,差不多10分钟左右。

有些句子变长了,单词也多了,对自己来说,也开始变“难”了。但是自己感觉到“难”,却还会主动去做的这件事情。

我以前不管做什么,只要感觉到“难”,就会去做其他的事情,今天我也观察了,现在还是这样,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但是我也发现在学习英语时,自己是主动的。我现在会有不太记得的单词,句子会有些看不太懂,会感觉到“难”。

这个“难”和其他的“难” 是有些不一样的,英语是“难”,但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忍过那10分钟就好了。但是其他的事情,感觉到“难”,自己就会认为,这件事有可能做不到。就是自己对结果没有那么笃定的时候,自己就不想去做。

自己不仅对英语的结果很笃定,而且这个软件,是根据自己进度,来按排自己内容,这些句子虽然“难”,但自己只要努力一下,认真的去看一下,自己下次就会答对,自己学的内容,都在自己的拉伸区,自己虽然学的吃力,但是自己是可以学会的。

对于学习英语,自己并不用找拉抻区,这个软件都帮我解决了,所以自己也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原因。

但是别的事情,自己是感觉“难”,“难”到这个结果,自己会有疑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

这一点又要说到分解任务这个问题。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每个小问题都让自己非常笃定自己可以学会,都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就会像英语那样,自己从被动变成主动。

道理是这个道理,其实找自己的拉伸区和分解任务,其实是一个问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这个问题,

如果找到自己的拉伸区,自己就可以知道要把任务分解成什么样。如果学会分解任务,也要根据拉伸区来分解任务,才会是最有效的。

分解任务,也是说了很多遍,当今天再次想起这个问题,又再一次的卡在这个问题上了。

相关文章

  •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刻意练习,从而把拉伸区变为舒适区,甚至突破困难区,把困难区也变成舒适区,产生新的拉伸区...

  • 在拉伸区学习

    拉伸区学习,指的是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那拉伸区也称匹配区,在舒适区的边缘向上努力,让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内。...

  • 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潜力股”与“成长股”。如果长期不学习,自己有可能成为“停滞股”甚至成为“垃圾股”;学习才能是...

  • 晨读感悟0513

    1、拉伸练习 有研究表明,始终处于拉伸区,会进步更快。拉伸区就是跳出个人安全区域,进入到延展区,但与恐慌区保持一定...

  • 人应有让自己免于舒服的权利

    心理学中,将人的学习状态分为三个类型:舒适区、拉伸区、恐慌区。拉伸区也称为“学习区”,如图所示: 最里面一圈,“舒...

  • 今日感想

    《认知觉醒》里讲到一个定理:舒适区边缘。其实舒适区到困难区中间还有一个地带叫拉伸区,而舒适区边缘就是拉伸区,人要想...

  • 速读--刻意练习4要素

    刻意练习4要素:1、刻意拉伸,在拉伸区(与舒适区,得心应手、非常熟悉;恐惧区、不知所措,不堪重负不同)练习。 2、...

  • 读《认知觉醒》之触动点1

    刻意练习四要素:明确的任务目标,极度的专注程度,随时随地的正向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保持任务目标在拉伸区:困难目标...

  • 找寻自己的节奏

    嘿 这是我裸辞后的第10天 暂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 辞职后的心历路程暂且不细说 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 就是给我带来的愉...

  • 2020-04-18

    不是要逃离舒适区,而是要扩大舒适区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3个阶段: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人在舒适区里就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辞职后的第756天,拉伸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cr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