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主要是以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两大传统习俗为主题。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远古时期还有一个节叫“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后来两节合二为一。
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晋囯名臣介子推,在晋文公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晋文公解饥续命。后来晋文公成为春秋5霸,介子推却隐居山林,不要任何封赏。晋文公寻他不着,无奈之下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把介子推及其母亲烧死在山林里。并留下诗的最后一句,“清明复清明”,借以暗喻晋文公要清正廉明。
晋文公知后悔恨交加、悲痛不已!
为悼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当天全国都吃冷食,不得生火,故谓“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唐朝时期也是全国性的隆重节日,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今天,我们伫立在祖先、亲尊坟前,不由得想起“禅宗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清明时节,寻根问祖,教我做人。
清正、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
明礼、明法、明事,无非一个明白!
清明是哀思,是感恩,是责任,是心静,是传承、是教育……
清明,更像是一种精神。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