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觉得那么遥远的地方,只能借助交通工具才能抵达的地方,今天用双脚全部走了一遍。
从霓虹到破巷,从白天到黑夜。
这条路很长,我却不觉得太累。路上的一切似乎都没变,却又变了很多。脑海中仍能根据点滴的路标涌出一些儿时的回忆。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与父母和好朋友有关的东西。
铁道,书店,游泳池。校园,社区,便利店。
自行车。自行车这个意像在我的脑海中一直很深。似乎我与小伙伴做什么都是骑着自行车的。还有就是在自己会骑车之前,上学与放学的时光都是在爸爸妈妈的自行车上渡过的。爸爸骑大一点的自行车,前面有横杠,我坐在上面,从不嫌屁股疼。妈妈的车小一点,我坐在后面,双手拽着妈妈的衣服,坐姿通常是像骑马式的,而不是一边式的,因为是小孩子。小孩子一边坐会感觉自己要掉下去。
我学会骑自行车很晚。七八岁的时候妈妈沿着人行道教我骑,长长的一条人行道,推来推去,摔了无数跤,结果还是没有学会。十一二岁的时候,妈妈觉得不行,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能不会骑自行车呢,于是再次带我去长长的人行道,推来推去,摔了无数次跤,终于会了。
今天,我二十五岁,而上海宝山这片土地与我的生命发生过的最深刻的联系,全在十五岁之前。我的整个童年,与半个青少年。
在那之后,因为户籍问题,我回到了老家念书。一念就是五年,之后又去了东北上大学,又是四年。神奇的是,毕业一年之后,我又回到了上海,而且新的工作竟然与儿时居住的地方距离很近,步行只要半个小时。年初找工作去一家家公司面试的时候,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都是离宝山很远的地区。可是最后,我却选择了这里。还是它选择了我呢?我不知道。或许是冥冥中注定了些什么吧。
只可惜,曾经居住的老屋旧巷早已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的住宅区还有新开辟的道路。那些道路,更宽敞,更干净,好像也能通向更远更大的天地。
总觉得上海就是上海,用金钱与效率堆出来的美感在国内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与之相比。我真的是喜欢上海的。喜欢她白日的匆忙,喜欢她那四通八达的地铁,喜欢她夜晚的灯光,也喜欢她那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与时尚生活。
成年之后的我,常常感觉自己好像对任何地方都不留恋。与安定稳妥相比,我更喜欢的是出发与抵达的感觉,在路上的感觉,流动的感觉。我心中有一个故乡,那是儿时的上海,但它早已飞灰湮灭,没有留下太多痕迹。我只能凭着内心的记忆,用接下来的一生去缅怀。一此,又一次。
没有留恋的地方,这促使了我的迅速成长,也让我变得更加有勇气踏出脚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眼界与格局因此变得开阔起来。我总是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命运。老天给我安排这样的人生,我很感激。也从未惧怕,只希望能不辜负这颗一直对世界保持着渴望与好奇的心。只希望,以后能去更远更大的地方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