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的时候,我加入市里一个教师朗诵微信群。它是和兑之吉教师学院的一个下线群,平时会有老师发一些诵读的练习材料,然后还会点评,学员之间有时也会相互交流,群里是很热闹的。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不是每天都关注群里的动静,只是偶尔得空发一个朗读,刷一刷存在感。
前段时间,群里布置过一个作业,要求朗诵一首诗,题目我已经不记得了。我那时候对群里的活动还不熟悉,也没静下心来去仔细了解,就错过了。后来的某一天晚上,我听到了晋城市朗诵协会的任志老师给学员们的点评,感觉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任老师本人的声音,饱满,厚重,干净,富有磁性,虽然是平常的说话,专业素质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来,非常迷人。那次,我几乎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任老师给所有学员的作业点评都听了一遍。心里思忖:下次再遇作业,我一定要参与!
因为群里规定作业要发在荔枝APP里,接下来我就先下载了荔枝。偶尔也去里面转转,随便读几句小诗,权且作为练手。此后没多久,群里又有作业了,要求朗诵舒婷的《致橡树》,像上次一样还有专业老师点评。于是,我经过几回练习,终于在某个晚上完成了我的作业,而且,是一式两份,一份在荔枝,另一份在全民K歌。相比而言,我觉得K歌里的要好些,荔枝里找不到合适的配乐。最终,还是把荔枝的作业交了。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吧,昨天晚上,群里的负责老师就把我们的作业及点评文字一一发在群里了。这次作业,我是第一个交的,点评的自然也是我的打头。老师发过来的时候,我恰好拿着手机,就在第一时间看到了给我的点评。瞧,就是下面这段文字!
雨如花飞老师:你的《致橡树》是一篇成熟的诵品。能让我感知你的训练基础和文学赏析能力都是不错的。较好的表达效果和较好的理解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做诵读研讨,我无意在文学层面说得过多,但这确实是不可不强调的。一是创作态度很主动。不是只在浅层上来解析,而是把张力的根点放在了情绪的扩张之上,这自然为作品增添了感染力。从始至终一直保持了诉说的冲动,这是该予肯定的。二是对诗的情绪展现拿捏合于你的理解层次,给听者留下了清晰流畅的感觉。第三,建议在发声位置上稍做尝试。目前看,微感靠前了。可以适当后移一下,到口腔中部来,该更显浑圆。如"坚持的位置"一句,如在中部发出,则不会出现"离线儿"的问题了。这是玩笑,"位置"二字有点"飘“了。只供参考。
这个点评,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我的问题指出来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进步缓慢,一定是存在些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人帮你指出问题,你可能一辈子都裹足不前。你只有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改进。所以,我非常感谢给我点评的老师!今后,我一定要不断学习,努力尝试,力争进步!
最后,复制一个我K歌朗诵的《致橡树》的链接,各位可以点开听一听,并给我指导一二!多谢啦!
致橡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