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再无绝句

作者: 二一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12:31 被阅读0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描写黄鹤楼的诗词从古至今,有二千多首,李白、王维、杜牧、岳飞、崔颢……实在是黄鹤楼的位置太过于应景,长江水、孤独楼,对岸的龟山,脚下的奇石。古代文人的一情愁、一感触、一动景,绝句佳文喷涌而出。

      这一切,听着导游的卖力讲解,凭着自己的想象力,闭上眼睛,才能稍有感触。可观景还是要看的,一睁眼,糟糕!满眼的败景,满心的惆怅。

      败景之一:选址。如今黄鹤楼的位置,较之唐、宋、元、明、清都有所不同,一是后撤,没有建在长江岸边。古往的黄鹤楼,没有不建在长江水边的。楼因为水而巍峨,水因为楼而多情。两者合二为一,彼此相互依靠。可如今,楼为楼,水为水,叫人尴尬。

      败景之二。铁桥。紧临黄鹤楼的,是长江大桥。铁桥将长江水系一分为二,上面汽车,下面火车,气势非凡。登楼的古人们可以创作出绝句佳文。可怎么也不会想到科技的发展能把长江一劈为二。愕然间多的是惊叹,看惯了就连惊叹都没了,情愁自然就不知所云了。这次拜访黄鹤楼,我是先到的铁桥。找了半天,才看到的楼。相比较桥,楼太小了。以至于都有一些可怜,像个桥的“短尾巴”,那么不起眼的“矗立”在那里。面对一分为二的江水,面对钢铁巨人,楼已不在是楼,或许叫“亭”,更为合适。

      败景之三。破楼。我所说的“破楼”,指的是黄鹤楼下。气喘吁吁登上楼,满怀期待的向外一看,远处,雾霾。近处,破楼。可怜了黄鹤楼,矗立在一推破楼中间。市民见惯了黄鹤楼,游客却不行。来之前我和孩子们唾沫横飞,叙述者如何如何。可这一登楼,一推破楼。苦笑间连连摇头,孩子们略似质问的眼神,更让我无言以对。呵呵,随便走走,且做来过吧!

      败景之四:雾霾。“雾霾”这个词,估计着古人也很难理解。“雾”经常见,那“霾”为何物?我会回答:“霾”是我们现代“文明”的产物,用以不断提醒、告诫自己,违背自然规律的科学,绝不是真科学,这样的发展,更是一种破坏。此次来鄂,雾霾天天见。又在街上,感觉不是在看景,而是在历练,更像是“玩命”。只是“玩命”的人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呼吸”这一项中,好像也不那么容易了。

      坏心情背后,是深深的惋惜、忧虑。黄鹤楼,这座中外闻名的古楼,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为何败落至此!在华夏儿女心中屹立近两千年的黄鹤楼,怎么现在是这幅景象。积累了两千年的人品,被我们短短几十年,消耗殆尽!可怜了楼,可悲了人。我们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只要在城市的规划当中,多一些论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远虑,黄鹤楼何至于此。也难怪在近代文人墨客中,再无黄鹤楼的绝诗雅句了……

      任何城市的精髓,绝不是高楼大厦,及所谓的高大上,而是城市文化。像黄鹤楼这样的名建筑,伴随着她的故事,近二千年的沉淀,应该永远植根于我们的内心中,让我们思乡,让我们念情。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永远是重中之重,一定是首当其冲的。每个城市,因为她不同的文化而魅力,而有所不同。不然,城市如被模具印刻的一模一样,想我出生在上海,又该去哪里呢?

      ……

      旅途还在继续,苦楚继续……

    (此文写于2018年)

相关文章

  • 此处再无绝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

  • 再来宜昌(续《此处再无绝句》)

    相对武汉,我更喜欢宜昌。 2017年11月,我曾匆匆来过宜昌,印象很好,也因此有了2019年初的亲子行...

  • 诗音

    苏沐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自知旧关无佳人, 偏向险处寂里逢。 高山流水谱绝句, 从此再无瑶琴声。

  • 无题

    闲来无事罢废语,自今此处再无言。 有话何须书纸上,徒留他日惹忧伤。 2015年10月底

  • 8.2

    听这蛙声 听这虫鸣 听这徐徐晚风温润我清梦 心,染尽尘埃 梦,轻拂即净 除此处 人间再无胜情

  • 此处是标题此处是标题此处是标题此处是标题此处是标题此处是标题此处

    这里是正文这里是正文

  • 律诗、绝句和古体诗的区别

    有人会觉得这个题目很奇怪,可能会问:律诗、绝句难道不是古体诗吗?还真不是! 中国古诗(此处不包括词曲)分类很复杂,...

  • 树,砍了!

    楼前楼后树几根, 长在此处四十春。 电锯一来沙沙响, 即成短筒再无声。 昨天小区出了通知,今天将要把房前屋...

  • 心安此处,此处安家

    当你失与众人所喜 莫悲,更不要怨恨 要看淡而从容 当你得遇知音 莫喜,更不要得意 要知足而感恩 人生这辈子 真正的...

  • 【七言绝句】题图

    当代/雕虫小吏 雨后江波初涨高,芦荻萧瑟伴枯蒿。 何时春风到此处,染绿岸边杨柳梢。 《中华新韵》六豪 七言绝句,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处再无绝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jr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