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公元前 3500 年 - 公元前 1000 年)
今天看的这部分内容,深刻的感受到,每一次的技术进步,牵引出新的文化,也难免旧社会的被更替,难说是好还是坏,端看自己看历史的角度和立场了,难怪说读史明智呀~
目前为止还是挺喜欢这本书讲述历史的方式,果然是很有“全局观”,而且对于中国文明的部分也总有不少篇幅细心描写,莫名就感受到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骄傲。
说到祖先崇拜,体现在 “姓” 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传统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国家或教会。这倒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解释,倒也有那么点意思,哈哈。
最后 Mark 一句: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迈锡尼文化的主要原始材料,《梨俱吠陀》是研究早期雅利安人的主要原始资料。
再附上一张古文明文字表~
古文明文字公元前 3500 年 - 公元前 1000 年
简单的新石器时代,逐渐被复杂的新文明取代,皆由于以下技术的发明:
-
农业灌溉技术
-
冶金术:青铜的出现(铜+锡)
-
犁的发明:公元前 3000 年,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 埃及普遍使用,并传入印度;公元前 1400 年,传入中国
-
风的利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用于抽水,制作横帆
-
车轮:用来制造战车、陶轮
文明的特征之一是阶级分化,出现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
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 “希纳国” (Land of Shinar)。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约公元前 3500 年前后,城市类型;货币:银块或银环;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的贡献:发展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等方法;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将洪水之神尼诺塔视为恶毒的神;喜欢释梦、占星术;
-
第一中心在苏美尔,到公元前 3000 年出现 12 个独立城邦,结果相互间征战,后来被北方的印欧入侵者和南方的闪米特人征服;
-
第一位伟大帝国奠立者:闪米特人萨尔贡一世(约公元前 2776-前2221年),大河流域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
-
另外一位帝国创立者:闪米特人汉谟拉比(约公元前 1704-前1662年),《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之后的入侵者: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西方人。
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 3000 年,帝国文明,得益于地理环境可以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是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洪水之神在他们看来是喜神;关心死亡,为来世做物质准备(木乃伊、金字塔),王权通过宰相为首的官僚机构得以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有着绝对控制权,不仅控制生产,还负责产品分配,征收实物税,男子强制性劳役;有着举世公认的制造奢侈品技术(搪瓷制品、象牙、珍珠镶嵌物、玻璃着色技术、鞣革、匀净的亚麻布、美容品)
- 从公元前 3100 年统一,到公元前 525 年被波斯人征服,期间 2500 年,只有三个帝国通知过埃及
印度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 2500 年,保守文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高度的计划性,所有城市都按照一个共同计划精心简称,即便遭洪水毁灭后,重建的新城市也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主要是农业文明,小麦和大麦;象形文字;
中国黄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 3000 年,
-
约公元前 1500 年前后,建立商朝的入侵者学习并掌握了中东人发明的种植小麦、冶铸青铜武器、马拉战车,但入侵者同时被当地居民同化,所以仍然保持中国特色;
-
第一个养蚕的国家,唯一一个不食用动物乳汁和乳制品的文明;
-
祖先崇拜,体现在姓,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国家或教会;
-
表意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甲骨文
中美洲和秘鲁文明:约公元前 500 年
以上这些古代文明的共性有两点:
-
社会关系的新的不平等:纳贡关系
-
性别关系的新的不平等:新技术下的工具不适合女性操作,导致男人们最后垄断了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女人们居于从属地位
游牧民族的出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所有古代文明纷纷崩溃,因为内部的虚弱腐朽(青铜器稀少且昂贵,不能全民武装),轻易被外来的游牧民族入侵。
-
闪米特部落民(来自南部沙漠地带)
-
印欧人(欧亚大草原西部)
-
蒙古-突厥各族(欧亚大草原东部)
草原游牧民和城市居民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点早前在《枢纽》一本书中也有详细介绍过。
游牧民族因为马的驯养和冶铁技术的发明,战斗力大幅提升(马-战车-骑兵),掀起两次席卷所有文明中心的大规模入侵浪潮:
-
约在公元前 1700 -前 1599 年间,入侵者手执青铜武器,驾着马拉战车;
-
约在公元前 1200 -前 1100 年间,入侵者骑在马上,用铁质武器作战;
结果是:
-
中东:
-
到公元前 1500 年,第一次入侵浪潮后,中东为三大强国控制:北方的赫梯帝国、南方的埃及帝国、东方的亚述帝国;
-
第二次入侵结束后,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公元前 550-前529年在位)统一了整个中东;
-
-
希腊:
-
最早入侵希腊的是印欧语系的亚该亚人
-
米诺斯文化、迈锡尼文化
-
希腊这一时期留下了四大史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荷马描写战争冒险及贵族国王生活;赫西奥德描写农夫生活和知识及众神的家谱;
-
-
印度:
-
入侵的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是游牧民,以牧牛为业,后来在肥沃的大河流域定居后,逐渐转为农业,部落首领是国王;后来留下了吠陀形式出现的文献材料,吠陀表示知识的意思,古文献《吠陀》对印度教徒的意义,正如《圣经》对基督教徒、《古兰经》对伊斯兰教徒一样,都是宗教信仰的主要来源;
-
最早的《吠陀本集》有四部,最重要最古老的一部是《梨俱吠陀》,共有十卷,收集赞歌1028首;
-
雅利安人的战争之神:因陀罗,是理想化的雅利安武士
-
-
中国:
-
公元前 1027 年,长期居住在文明边缘区的渭水流域的周人,在借用西、北方牧羊 “蛮族” 的军事技术的同时,也分享商的语言和文化,后来入侵中国北部,推翻商朝。
-
仍然保存着文字系统、祖先崇拜、占卜术;社会依然是贵族武士和农民群众;分封制依然存在,且更明显;
-
公元前 771 年,周超迁都洛阳,迁都之前称为 “西周”,之后称为 “东周”,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
周王朝幸存到公元前 256 年,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起着高级祭司的作用,被视为民族统一的象征(周天子)
-
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迈锡尼文化的主要原始材料,《梨俱吠陀》是研究早期雅利安人的主要原始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