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车,没有时间解释了!
于是我们的大侦探波洛上了这辆东方快车。
我是先看了剧透,然后才看的电影,所以对惊艳的推理剧情关注的没有那么多,注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电影扔给我们的关于法律和公平正义的思考上。
波洛一向认为法律是准则,他不信奉法外人情,你做了违背法律的事情,就应该由法律来惩戒,这是公平正义,不应该由你这个人是不是好人来左右。
可是随着列车上的案件慢慢抽丝剥茧,真相渐渐浮出来的时候,波洛似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
上帝并不会惩罚恶人,甚至法律也不能完全做到,于是凶手实行了“私刑”,用一场精心策划的高智商犯罪来惩治那个逃脱法律制裁的“恶魔”,听上去像是替天行道,实现了法律之外的公平正义,却又陷入一个悖论,法治背景下的杀人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正义吗?
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死亡笔记》。
夜神月是一个法学系学生,立志于惩奸除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然而他看到了很多罪犯由于种种原因逍遥法外。
月黑风高的某天晚上,他捡到了一本死亡笔记,被写上名字的会死亡。于是他开始用这本笔记本去惩恶扬善,把那些罪犯一个个杀死,可是然后呢?
为了掩饰他杀人这件事,他开始大开杀戒,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他开始变成了和那些他曾经想绳之以法的罪犯一样的人,连死神都说他比死神更像死神。
当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小群体手上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滥用。
这个故事里(1974版),波洛揭出凶手,执意要警方来处理这件事情,用法律的手段去惩罚杀人的凶手,上校拿出了枪想杀了波洛灭口,有人阻止了他。如果他们杀了波洛,那跟他们杀死的那个“恶魔”有什么区别?
所幸有人阻止了,所以他们没成为夜神月,没有成为凶徒,最后成为“有良知”的杀人者。
但是审判的权力如果在一小部分人手上,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成为刽子手呢?
法律的执行也要看社会的形态,古代就有法律,可是那是人制的社会,法律虽然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只是相对而言的。正真的法治社会,法律的约束力明显强很多。
法律虽然不一定能够完美地维护公平正义,可是没有法律,公平正义更是空谈。
再说新上映的这一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看了一些影评,大概是把推理的环节弱化了很多,个人感觉没毛病,毕竟几十年前的故事,翻拍了那么多版,很多人知道凶手是谁,电影可以在别的地方更多地着墨。
而新版最大的“败笔”大概就是德普了。他演一个罪大恶极的人,本该是死有余辜,可是他是德普啊,就算是一个坏人也会主观觉得喜欢,一想到他被杀怎么都觉得心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