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惠施曾经在魏国就任宰相,并得到了魏惠王的信任,他曾经一度参与魏国军政、外交的重大决策。
公元前342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受到重挫,被孙膑指挥的齐军打败,魏国的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太子被杀。在这危机的关头,魏惠王召来惠施,对他说,准备要发全国之兵向齐国复仇。
惠施劝阻魏惠王说:“大王,您不能这么干啊,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败之后,既不能守,更不能攻,要报此仇,我们只能假手于楚国。但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激怒楚国呢?第一步,我们先做出屈服的样子,向齐国屈服;第二部,我们派出使节,挑拨楚国和齐国之间的关系,来激起楚国的恼怒。如果齐楚两国发生战争,雄赳赳气昂昂的楚军一定会打败已经被战争拖得非常疲弱的齐国。”
魏惠王听了惠施的这番话,觉得他说的在理,于是决定向齐国称臣。但是,大臣匡章坚决反对向齐国称臣的做法,他对惠施说:“齐国不停地用兵,无休止地攻击别人,原因是什么呢?”
惠施回答说:“齐国攻伐天下最大的目的是想成为天下之主,其次,是要在诸侯之中称霸。”
匡章说:“先生的学说是要舍弃争斗,但是,现在您又劝大王去向齐王臣服,然后再挑起战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惠施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正拿着一块石头要打碎你的儿子的脑袋,但是,你可以用石头来代替你儿子的脑袋。那么,请问先生,您是硬挺着让他来打您儿子的脑袋呢,还是用石头去代替您儿子的脑袋?”
匡章说:“那还用问,当然是要用石头去替代儿子的脑袋。因为人的脑袋是最宝贵的东西,而石头却是没用的东西,让他打碎没有用的东西,让宝贵的东西保存下来免于受害,这难道不对吗?”
惠施笑着说:“您说的对,如果我们先让齐国君主尝到当霸主的滋味,从而保全我们魏国百姓的性命,免除了战争,这难道不是用石头来代替小孩子的脑袋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最后,魏惠王取了惠施的办法,向齐国臣服。结果不出所料,楚王听说魏国臣服于齐国后,果然大怒。亲自带兵伐齐,这时候,赵国也加入进来随楚攻齐,楚军在徐州把齐军打得大败。
惠子靠自己的巧辩解决了国家的危机,但也因此,匡章对惠施产生了成见。
这一天,匡章到魏惠王跟前告惠子的状说:“蝗虫,农夫见到就要杀死它,因为它的存在会危害庄稼。现在,惠子出门,多则数百辆车、数百随行人员;少的时候,也有数十辆车,几十人随行。这些人都是不耕田、白吃饭的人,他们比蝗虫的危害更大啊!”
魏惠王说:“惠子先生不好意思和您当面辩论,还是让我说句公道话吧。惠子曾经说:‘比如现在筑城墙,有的人用工具打墙,让它坚固,有的人用容器运土,有的人在一边做监工。’像惠施,就是在一边监工的人。您为什么把惠子比作蝗虫呢?”
魏惠王死后,到了安葬他的那一天,偏偏赶上了天降大雪,数尺厚的积雪破坏了城郭和道路,如果按期下葬,只得准备修栈道。
大臣中很多人规劝太子,说:“雪这么大,却举行丧礼,人民会感到很痛苦的,国家的开支恐怕也会因此增加,还是请求改期安葬先王吧。”
太子说:“作为儿子,如果仅仅是因为人民的痛苦、国家开支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丧礼,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你们别说了!”
群臣都不敢说话了,但转身就把这事告诉给了犀首。
犀首说:“我是没有什么办法的,这件事只有求惠公可以办到。请去把这件事告诉惠公。”
惠施听了之后,说:“好吧。我去劝!”于是,他驾车去见太子,来到太子面前说:“先王的葬期已经定好了吗?”
太子说:“是的。”
惠施说:“从前,周朝王季历葬在楚山脚下,浸出的水冲坏了墓穴,棺木的前头也露出来了。文王说:‘唉!一定是先君想见一见群臣、百姓吧,所以让水流了出来。’于是,他把先王的棺木拿出来,为他设朝,大臣朝拜,百姓也都来拜见,三天以后改葬。这是文王的礼仪啊。现在葬期已定,天却下起了大雪,有好几尺深,很难举行葬礼,这一定是先王也想多待一会儿,想多亲近一下他的国家,安慰一下人民的情绪,所以才要老天下大雪。太子因为要及时下葬,不顾困难,这岂不是太急躁了吗?臣希望太子改变葬期吧,这是文王的礼仪。如果这样的事太子都不想做,难道是以效法文王为羞耻吗?”
太子听了惠施的一番话之后,连忙站起身来对惠施说:“先生说得真是太好了,那就效法文王,改变葬期吧。”
就这样,惠施顺顺利利实行了他的主张,让魏太子改期安葬先王,还向天下宣扬、阐述了文王的礼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