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正处在怀才不遇的郁闷时期,读唐诗可谓是寻到了千古知音,那一句句就是我内心的写照,多想穿越时空与那些大诗人饮酒赋诗,一起倾诉心中的不快。
在诗里徜徉,不仅收获了知己,更是觉得诗人们假借修辞手法抒发真情实感的招数妙不可言,值得鄙人效法、吸纳。
读诗还讲求要考证历史背景,不然诗人的一些弦外之音就硬生生地被错过了。
《寄左省杜拾遗》的时代背景就是不容忽视的,此诗是在唐肃宗刚刚从逃难中回归长安,安史之乱尚未平定的大环境下所写。
想要详细了解当时的国情,不妨读一读杜甫的《哀王孙》和《哀江头》。
诗人岑参和杜甫同为谏官,就是为皇帝提意见、出主意的官职,一般都会得罪人,谁摊上这样的职位估计每天都要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一不小心就被贬官、流放,严重些可能还面临杀头。任职此官位的人一定是有颗勇敢的心啊!
此诗的开篇是繁荣富强的宫殿之景:“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看,那些大臣们一路小跑着进朝见圣上,一左一右地侍立在皇帝的左右。
紫微不是紫薇哦!古代分野靠星象,古人以紫微星为皇帝的居所,故宫之所以叫做“紫禁城”亦是跟星象相关。大明湖畔的紫薇是虚构的人物啦,再说是在清朝呢!
文武大臣进朝干什么呢?
啥也没干,就是无聊地来宫殿里看看皇上,闻闻宫殿里的熏香之气,然后“暮惹御香归”。
繁华富强的背后是空虚、刻板、无聊的生活。
既然如此繁荣富强,就是“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嘛。
皇帝那么英明,国家安乐平和,我们这些谏官就没什么用处了,自然谏书就稀少。
要是不了解历史背景,真的以为是褒扬皇帝的丰功伟绩,但若是知晓当时仍然动荡不安就会明白最后一句是反语,极大地讽刺了皇帝的刚愎自用、不喜采纳忠臣意见的个性,抒发的是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我真的跟大诗人们学到了许多修辞手法,让自己的直率变得越来越委婉,学会了咏物言志、借古讽今、融情于景、比兴等等,总之古诗读来虽偶尔会痛心,但其中的修辞手法实在是令鄙人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