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心臆
《论语·颜渊第十二》05:司马牛之忧

《论语·颜渊第十二》05:司马牛之忧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1:08 被阅读0次

    《论语·颜渊第十二》05:司马牛之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千古留名这种事儿,文科生到底是占着些便宜的。司马牛与子夏的这段对话,因为子夏在言语积累方面的功夫,一下子让他个人熠熠生辉起来。实际上,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讲,司马牛为后人留下的“遗产”似乎要丰厚的多。

    司马牛之忧到底是什么?他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人人皆有兄弟,唯独我孤苦无靠呀。

    司马牛真的没有兄弟吗?

    司马牛名犁,子姓,字子牛,是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据说司马桓魋还有个哥哥叫司马巢。换句话说,司马牛至少是弟兄三个,弟兄三人的弟子之中,有名有姓的又有颀、子车等人。怎么看,司马牛家都是人丁兴旺的,最不缺少的便是兄弟。

    为什么司马牛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呢?

    一、道不同,亡兄弟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是道,也就是人的追求。在司马牛看来,追求不同,便无法在一起相处,便算不上是兄弟。

    司马牛追求的是什么?他先后向孔子问过“仁”,问过“君子”。

    司马桓魋追求的又是什么?

    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经过宋国时,在宋国边境的大树下习礼。马上遭到司马桓魋的反对,他组织人用砍倒大树的方式驱赶孔子一行。这个人追求什么不得而知,但他对于孔子所讲的“礼”、“君子”、“仁”是不感冒的,甚至有些反感。这就像一个野蛮人,接受不了一群穿衣服的人一样,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用蛮力将之赶出自己的视野之外。

    《左传》记载,司马桓魋诸兄弟在宋国为乱而败,司马桓魋逃奔到卫国。司马牛则带着家传玉珪到齐国做客卿。后来,司马桓魋也逃奔到齐国。司马牛则从齐国出走,前往吴国。吴国不愿意蹚浑水。赵简子、陈成子先后召司马牛前往。

    可见,在司马桓魋为乱之后,司马牛便开始有意避开他的两个兄长,甚至不愿和他们呆在同一个邦国。

    二、心念所及,还是兄弟

    在司马牛心中,还是渴望有兄弟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希望有兄弟,又无法接受道不同的亲兄弟。这便是司马牛。

    司马牛之忧,实际上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环顾与检点在我们周遭围绕的所谓兄弟朋友,有没有“道不同”,只是因为蝇头般大小的利益,因为酒肉兴味相投,甚至因为肤浅的缘分而屈就在“同一屋檐下”的。

    再琢磨一下我们经由过的人之中,是不是有本该志同道合的,只是因为一点小小不然,一点点不如意,或者一点点不好意思,便错过了,整日里形同陌路。

    没有司马牛之忧,似乎才是真正的君子应该忧愁的。

    三、四海之内,皆是兄弟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子夏这个文科生,引用他人的话,对司马牛的宽慰和盛赞。

    “敬而无失”是对事,相当于孔子所讲的“使民如承大祭”;“恭而有礼”是待人,相当于孔子讲的“出门如见大宾”。这种做事、待人的态度都是可取的,是孔子讲给仲弓听的向“仁”之法。子夏拿“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两句话,来盛赞司马牛的为人。

    这样的为人,天下所有的正派人都愿意与之做朋友,他又怎么会害怕没有兄弟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子夏用来宽司马牛之心的真心话。

    怎么会没有兄弟呢?至少子夏是很看好司马牛的,极愿意以兄弟之礼待之。用“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宽慰司马牛。

    子夏——够兄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颜渊第十二》05:司马牛之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z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