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彩珩(朵妈) 分享的启发,似乎清晰了因为陪伴不够,孩子才转移注意力到玩具上。可心中还有疑惑,发问到群里
“我家孩子买玩具都成习惯了,幼儿园放学到附近摊位买,去超市买菜他也要挑玩具,石琼老师说,孩子禁不住诱惑,最好不让他看到,可随处可见玩具不可避免啊?”
刚好苗苗上线,一步步的引导解开了谜底。
@彬 你心里愿意给他买吗?
@苗苗 有时候我愿意买,有时候手头紧就不愿意,也担心他形成习惯
@彬 我是这样处理的:心里愿意买,给他买了我欢喜。如果不愿意买就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它真的很好玩,但是我现在手头紧,我不愿意给你买。”用一个公式来总结:看见孩子的需要+认同他的需要不等于一定要满足他的需要。
@苗苗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不敢说,生怕影响了孩子和钱的关系。
@彬 与金钱的关系,老师说的是心的能量。也就是说我开心、愿意、祝福的给出去,孩子就能收到。
@苗苗 有时候,我会问“买了你喜欢的玩具,你开心吗”,儿子回答“不开心,我还想要……”
@彬 孩子的表现照出了我们内在。孩子向外寻求物质的满足来确定自己是有价值的。所以,还是要回到我们身上。1.孩子要我不能满足的时候就诚实的告诉他,你的需要妈妈看见了,你的需要很美好。你是值得被满足的,可是妈妈现在不愿买给你;2.孩子哭闹或以拖拉磨蹭的态度攻击妈妈,试图激怒妈妈,实际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和妈妈创造链接,这个链接的情感表述是这样的,我的需要没被满足我很生气,我也要你尝一尝这个滋味。妈妈被激怒了,就是和我链接上了,她知道我受的苦了所以在第二种情况下,妈妈需要做的是继续保持看见孩子的情绪和需要;然后还要继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内在的情绪。你也可以请他来帮忙解决你们之间的冲突。
@苗苗 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愿意以各种方式彰显自己的力量,也是因为要确定自己的价值?
@彬 是的,我们活着的目的或者说自我价值的体现就是被别人看见。所以物质上可以是匮乏的,那是没办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见,看见他的需要和情绪。同时妈妈也是需要被看见的,所以你要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双方的情绪能量就在流动中没有了各种的撕扯和羁绊。
“爱子心切”相信很多妈妈和我一样,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恨不得把星星摘下来,可是当孩子的需求无力满足时,又会心烦甚至是发脾气……事实上,孩子的想买玩具没错,当满足不了时内心有一个声音“我不想买”,这也没错。通常我只看到了孩子的需要而忽略自己的,从而产生负面情绪,累积后终将失控,事后又后悔不该这样,再压抑自己的情绪再爆发,如此恶性循环…原来大道至简,尊重和共情孩子的需要,同时也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用心和爱去交流,这样不但没有伤害反而关系更亲密!
此刻跳离纠结如此轻松,感恩朵妈和苗苗的引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