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注的公众号仿佛约好了似的,一齐推出咏荷的诗。
今天读的第一首是《莲》,苏轼的七绝。
“城中担上卖莲房,
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这样的风调,只有南方才有罢。
北方的荷花这几年才有阵势。随着绿化美化的意识,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湿地旅游的发展,河塘湖池被开发整治,荷花也开始大量地在北大荒落户安家。但也只是以观赏为主,不能像南方那样当农作物般大面积地种植,在荷花荡里划桨,采莲蓬,都是没有的。
老苏说城里有人家挑担子卖莲蓬,在北戴河海滩上买过,莲蓬摘早了,莲子还没有成。后来在宁波又遇到莲蓬担子,买了几个,新鲜莲子的滋味真挺鲜香。北大荒是没处买莲蓬的,干莲子煮粥炖羹,是另外的风味。
老苏在杭州主政,自然会有在西湖的十里荷花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机缘。至于月下泛舟,在澄澈光洁的空明世界里采莲,从晚露的清凉里折取一只荷花,轻嗅淡香,慢剥莲子,不管是自己亲历,还是远观采莲的姑娘们忙活,都是清丽的画卷,思之神往不已。
有暇,当月下去一回公园,看看纷纷霰雪中的荷花,也是好的。
第二首是李白的《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古诗十九首有《涉江采芙蓉》,亦是怀人念远之作。李白这首,未必实有可赠的具体人,大概是取古意而作。清波红蕖,佳人彩云,堪堪相照。露珠荡漾不圆,有情人离散,相思处处,都付与凉风,惆怅万端。诗仙的才气和风格更是变化万端。
还读了一首陈与义的《虞美人》: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清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词人去岁秋末出守湖州,岁晚不及赏玩荷花,只得见残荷败叶,仿佛觉得辜负了凌波仙子。今岁居青墩镇,有了机会,抱病也要专来看花,立秋后第三天即来践约。雨后荷塘,满溢清芳。平度荷花,在荷花里行舟,“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凌波仙子感激词人爱花惜花的情意,一路繁花相送词人回家,以至词人忍不住心里嘀咕,要如何报答荷花殷勤盛放的情意呢。
人有情,花有意,彼此欣赏、懂得,已经足够。
最后读了一首李清照的《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词也作《双调忆王孙》。其实荷花已经凋零,荷叶苍老,莲子长成,词以荷花的近镜头描画出晚秋的光景。晚秋多见萧瑟凄清之景,易生愁苦幽怨之情;而女词人眼中却见人所未见,烟波浩渺,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秋天寥廓,秋色清新,秋景无穷好,生出的也是与水光山色禽鸟相亲的愉悦情感。
心态很重要。要看你的眼睛关注哪里,不是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里观荷,一样过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