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在余秋雨采访录里,他把自己发表了的文章比做“成年的孩子”。别人如何品评,要经历多少风雨,都已经不是作者——这个孩子的父母,所能预料,所能把握的了。
说起把文章比做“孩子”,就想起那个笑话来。古时候,一人作文,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做了许久都没做出。媳妇一边看了,说道,官人做文章那么难,比我们妇人生孩子还难么?那人回答,当然,你们生孩子,那肚子里有,我写文章,肚子里没有啊!
文章比孩子,这个比喻实在是贴切的很。现在在简书写作,更觉这个比喻无比生动。我觉得每要写出一篇文章,首先要在脑子里孕育。看,还是孕这个字吧。如何孕?外界的灵感触发了内心深处的种子,于是这篇文章就“怀”上了。在脑子中不断思索,就好像孩子在肚子中慢慢长大,等到时机成熟,便一朝分娩,文章写了出来。写出来就能发表吗?不,还需要不断的打磨,修改,增删。你说,这难道不是在养活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么?终于修改到自己满意,才发了出去。这就仿佛孩子成年。要离开自己的怀抱。在简书里,他就是要离开我的私密文章了。
及至发了出去,有人点赞,就好像别人夸你的孩子真好。别人评论,就是别人在议论你孩子的优劣。不过,这时候孩子已经成年,不论好坏,都不可能再回你的襁褓了。
记得狂妃说过,她写过的文章,自己后来便不读了。哈哈,也许是她不怜惜孩子,又也许是她“孩子”太多,自己也记不得他们都是谁了。我则不然。对自己写的东西,时不时的还想返回去看看。有点敝帚自珍,仿佛顾影自怜。好像来看看自己那些“成年的孩子”们,也不枉我在他们身上曾经付出的心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