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学习

作者: 解忆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09:30 被阅读1次

            注音符号(英语: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或 BPM Phonetic Symbols、Zhuyin、Jhuyin ),原名注音字母,是以章太炎的「纽文」、「韵文」作蓝本的标准汉语标音符号,1912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发布,1930年改名为注音符号。经过百年演变,现有37个字母(声母21个、介音3个及韵母1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前使用之,尔后被汉语拼音方案代替。中华民国自建国之初以来一直以注音符号为国语的主要拼读工具,也是小学国语教育必修内容。

          在此为了朋友们学习注音的热诚与需要,以及顾虑到注音符号教学与发展中华固有文化的密切关连性和重要性,经过精心整理便推出本文,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一同学习,从注音符号体会中文之美。

            让我们回归中华文化,从学习注音做起。


    一、声母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包」的古字「勹」字,发音则取「包」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ㄅ的发音为不送气清双唇塞音/p˭/,不过单讲「ㄅ」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ㄅㄛ」或「ㄅ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b]。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扑」的古字「攵」字,发音则取「扑」字的声母。《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ㄆ的发音为送气清双唇塞音/pʰ/,不过单讲「ㄆ」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ㄆㄛ」或「ㄆ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p]。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幂」的古字「冖」,发音则取「幂」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冖:覆也。从一下垂也。」。ㄇ的发音为双唇鼻音/m/,不过单讲「ㄇ」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ㄇㄛ」或「ㄇㄜ」。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里,ㄇ都是被写为[m]。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匚」字(音ㄈㄤ),发音则取「匚」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ㄈ的发音为清唇齿擦音/f/,不过单讲「ㄈ」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ㄈㄛ」或「ㄈㄜ」。

            在绝大多数拼音方案中都是对应[f]。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刀」的象形字,发音则取「刀」字的声母。ㄉ的发音为不送气清齿龈塞音/t˭/,不过单讲「ㄉ」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ㄉㄛ」或「ㄉ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d]。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突」的古字「𠫓」,发音则取「突」字的声母。《说文解字》:「𠫓:不顺忽出也。从到子。」。ㄊ的发音为送气清齿龈塞音/tʰ/,不过单讲「ㄊ」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ㄊㄛ」或「ㄊ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t]。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乃的古字「𠄎」,发音则取「乃」字的声母。ㄋ的发音为齿龈鼻音/n/,不过单讲「ㄋ」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ㄋㄛ」或「ㄋㄜ」。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里,ㄋ都是被写为[n]。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力的古字「𠠲」,发音则取「力」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ㄌ的华语发音为齿龈边音/l/,不过单讲「ㄌ」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ㄌㄛ」或「ㄌㄜ」。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里,ㄌ都是被写为[l]。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浍」的古字「巜」(音ㄍㄨㄟˋ),发音则取「巜」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ㄍ的发音为不送气清软颚塞音/k˭/,不过单讲「ㄍ」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ㄍㄛ」或「ㄍ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g]。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考的古字「丂」,发音则取「考」字的声母。《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ㄎ的发音为送气清软颚塞音/kʰ/,不过单讲「ㄎ」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ㄎㄛ」或「ㄎㄜ」。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k]。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厂」字(音ㄏㄢˇ,厂在简体字中被并入此字),发音则取「厂」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ㄏ的华语发音为清软颚擦音/x/,不过单讲「ㄏ」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ㄏㄛ」或「ㄏㄜ」。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里,ㄏ都是被写为[h]。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纠的古字「丩」,发音则取「纠」字的声母。《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ㄐ的发音为不送气清龈颚塞擦音/t͡ɕ˭/,不过单讲「ㄐ」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ㄐㄧ」。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j]。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畎」的古字「𡿨」(音ㄑㄩㄢˇ),发音则取「畎」字的声母。《说文解字》:「𡿨:水小流也。」。ㄑ的发音为送气清龈颚塞擦音/t͡ɕʰ/,不过单讲「ㄑ」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ㄑㄧ」。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下的古字「丅」,发音则取「下」字的声母。《说文解字》:「丅:底也。指事。」。ㄒ的发音为清龈颚擦音/ɕ/,不过单讲「ㄒ」这个符号时通常会发为「ㄒㄧ」。

            在汉语拼音中对应的为[x]。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之」的古字「㞢」,发音则取「之」字的声母。《说文解字》:「𡳿: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ㄓ的发音为不送气清卷舌塞擦音/ʈ͡ʂ˭/,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ㄓ」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ㄓ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中对应的为[zh],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jh]。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彳」字(音ㄔˋ),发音则取「彳」字的声母。《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ㄔ的发音为送气清卷舌塞擦音/ʈ͡ʂʰ/,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ㄔ」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ㄔ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ch]。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尸的象形字「𡰣」,发音则取「尸」字的声母。《说文解字》:「𡰣:陈也。象卧之形。」。ㄕ的发音为清卷舌擦音/ʂ/,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ㄕ」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ㄕ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和威妥玛拼音中对应的均为[sh]。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日」的象形字,发音则取「日」字的声母。ㄖ的发音为卷舌近音/ɻ/,也有学者认为是ㄕ的浊音浊卷舌擦音/ʐ/,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ㄖ」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ㄖ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r],威妥玛拼音中对应的为[j]。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节」的古字「卩」,发音则取「节」字的声母(注音符号发明之时的老国音尚分尖团音,节的声母尚为ㄗ而非今之ㄐ)。《说文解字》:「卪:瑞信也。」。ㄗ的发音为不送气清齿龈塞擦音/t͡s˭/,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ㄗ」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ㄗ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跟通用拼音中对应的为[z],威妥玛拼音为[ts]。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七的古字「𠀁」,发音则取「七」字的声母(注音符号发明之时的老国音尚分尖团音,七的声母尚为ㄘ而非今之ㄑ)。ㄘ的发音为送气清齿龈塞擦音/t͡sʰ/,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ㄘ」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ㄘ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中对应的为[c],威妥玛拼音为[tsʻ]。


    是注音符号中的声母之一,字形取自私的古字「厶」,发音则取「私」字的声母。《说文解字》:「厶:奸衺也。」。ㄙ上原有短斜豎,以便與日文片假名中的「ム」分別,今省去。ㄙ的发音为清齿龈擦音/s/,原本声母不可单独发音,需搭配介音或韵母,单讲「ㄙ」这个符号时实际上是搭配空韵韵母「帀」,发为「ㄙ帀」,但该空韵韵母平常写时可以省略。

            在汉语拼音和威妥玛拼音中对应为[s]。


    二、介音

    是注音符号中仅有的三个介音之一。字形取自「一」字,发音亦同「一」。ㄧ的发音会根据位置不同,做韵母时发为闭前不圆唇元音/i/,有时也可能发为次闭次前不圆唇元音/ɪ/;作为声母时,除了上述发音外,还可能弱化为子音,发为硬颚近音/j/。

            在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和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i];作声母时,若ㄧ为该字唯一元音,写作[yi],如「音」[yin];反之则写作[y],如「有」[you]。而在台罗拼音中,则全部写为[i]。


    是注音符号中仅有的三个介音之一。字形取自「五」的古字「㐅」,发音同「五」。ㄨ的发音会根据位置不同,做韵母时发为闭后圆唇元音/u/;作为声母时,除了上述发音外,还可能弱化为子音,发为浊圆唇软颚近音/w/。

            在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和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u];作声母时,若ㄨ为该字唯一元音,写作[wu],如「温」[wun];反之则写作[w],如「我」[wo]。而在台罗拼音中,则全部写为[u]。


    是注音符号中仅有的三个介音之一,可兼作声母和韵母使用。ㄩ的字形取自「凵」字(注音:ㄑㄩ,拼音:qū,柳制的饭器),发音则取「凵」的韵母。ㄩ的发音会根据位置不同,做韵母时发为闭前圆唇元音/y/,亦即ㄧ的圆唇音;作为声母时,则可能弱化为子音,发为浊圆唇硬颚近音/ɥ/,并影响后方元音变圆唇;例如「ㄩㄝ」,后方的ㄝ原本发半开前不圆唇元音/ɛ/,接在ㄩ后面就会变成圆唇的半开前元音/œ/。

            在汉语拼音中,作声母时则写作[yu];作韵母的时候,若声母可接ㄨ也可接ㄩ时(如ㄌ)写作[ü],其余写作[u](例如ㄐ不可能接ㄨ,所以ㄐㄩ写作[ju]而非[jü]),键盘无法输入[ü]时,以[v]代替;若译作外语而外语字母不支持[ü]时(如英语无此符号),则写为[yu],例如「吕」[lü]写为[lyu]。在通用拼音中,不管位置如何,全写为[yu],并不使用[ü]。在威妥玛拼音中,作声母全写作[yü],作韵母全写作[ü];但如同威妥玛拼音的送气符号在外语中会省略,[ü]在外语中常会省略两点。

            此外还有例外是「ㄩㄥ」,该音并非发为「ㄩ+ㄥ」([yəŋ]),对应的拼音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前不接声母时写为[yong],若接声母则写为[iong];而威妥玛拼音则是前者写为[yung],后者写为[iung]。


    三、韵母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丫」字,发音则取「丫」字的韵母。ㄚ的发音为开前不圆唇元音/a/,但部分汉学家认为是开央不圆唇元音;由于国际音标没有开央不圆唇元音的专属符号,只有表示较开前不圆唇元音/a/发音后面的/ä/,因此汉学家又另自行发明/ᴀ/(缩小的大写A)作为发音符号,但未被国际语音学学会接受。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ㄚ都对应为[a]。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𠀀」字,为「呵」的古字,发音则取「呵」字的韵母。《说文解字》:「𠀀,反丂也。读若呵。」。ㄛ在最初1915年公布的注音字母时,发音同今日的「ㄜ」,当时无「ㄜ」这个符号。1920年,另外增加了新的符号,为ㄛ上面多一点,后这一点与ㄛ下半部连成一划,成为ㄜ;而原本的ㄛ则用新的发音,并沿用至今。

            ㄛ的华语发音为半闭后圆唇元音/o/,但部分学者认为是半开后圆唇元音(/ɔ/),由于华语中并无其他发为/ɔ/的韵母,因此ㄛ发为何者均可,可视为同音位的自由变异。然而在其他有/ɔ/韵母的汉语里(如台湾话),ㄛ只能用作/o/,/ɔ/会另用符号(见下)。在ㄛ在前面接ㄅㄆㄇㄈ等唇音声母时,会有一个过渡元音/u/插在ㄛ之前,如ㄆㄛ发为「ㄆㄨㄛ」,但该ㄨ音不会写出。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ㄛ都对应为[o]。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ㄛ在最初1915年公布的注音字母时,发音同今日的「ㄜ」,当时无「ㄜ」这个符号。1920年,另外增加了新的符号,为ㄛ上面多一点,后这一点与ㄛ下半部连成一划,成为ㄜ,并沿用至今。

            ㄜ的发音会根据位置不同,学者对此符号的发音为何也有多种看法,主流看法为发为半闭后不圆唇元音/ɤ/,亦即ㄛ但不圆唇,部分学者则认为是嘴巴张较开的半开后不圆唇元音(/ʌ/),由于华语中并无其他发为/ʌ/的韵母,因此ㄜ发为何者均可,可视为同音位的自由变异。在感叹词或轻声等用法时,可能会发为中央元音/ə/。在ㄜ前面有接声母时,可能会有个过渡元音闭后不圆唇元音/ɯ/插在ㄜ之前,该过渡元音也可能弱化为子音软颚近音/ɰ/,因人而异。

            在汉语拼音中,对应为[e],与ㄝ共享符号,因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声母是几乎不同的,只有「诶」此字可发为「ㄝˋ」,会与「恶」「ㄜˋ」混淆,此时ㄝ会写为[ê]。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也」字,发音则取「也」字的韵母。ㄝ的发音为半开前不圆唇元音/ɛ/,但部分汉学家则认为是中前不圆唇元音;由于国际音标没有中前不圆唇元音的专属符号,只有表示较半闭前不圆唇元音/e/张口的/e̞/,因此汉学家又另自行发明「ᴇ」(缩小的大写E),但未被国际语音学学会接受。

            ㄝ在前面接了ㄧ时,部分学者认为会音变为半闭前不圆唇元音/e/。由于华语中无其他发为/e/的韵母,所以发为/e/、/ᴇ/或/ɛ/实际上没有辨义差别,为同音位的自由变异。而ㄢ前面接了ㄧ时,会音变为/ɛn/,前半段与ㄝ的发音相同。

            在汉语拼音中ㄝ与ㄜ共享[e]符号,因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声母是几乎不同的,只有「诶」此字可发为「ㄝˋ」,会与「恶」「ㄜˋ」混淆,此时ㄝ会写为[ê];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的规则相同,但没有处理「诶」「恶」相同符号的问题。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亥的异体字「𠀅」字,发音则取「亥」字的韵母。ㄞ为复合韵母,发音「ㄚ」+「ㄧ」,但尾音的ㄧ发为次闭次前不圆唇元音:/aɪ/;由于ㄚ的发音为张到最大口,而/ɪ/却是近全闭,在懒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会有差异,而发为/ae/,开头的ㄚ也可能在懒音下较不张开而发为/æɪ/。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ㄞ都对应为[ai]。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乀」,《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音ㄈㄨˊ;但《康熙字典》除了记录乀有ㄈㄨˊ的音外,还有ㄌㄧㄝˋ的音;另写《字汇》一书记「丿右戾讹左,乀左戾讹右,𠀤非。」,表示乀有ㄈㄟ的音;今注音ㄟ应是取念作ㄈㄟ时的韵母。另有说法为以「飞」简化后,取「飞」的韵母。ㄟ为复合韵母,发音「ㄝ」+「ㄧ」,但实际上开头的音为ㆤ,不过ㆤ、ㄝ在华语中为同音位的自由变异,不具辨义差别;尾音的ㄧ则发为次闭次前不圆唇元音,因此ㄟ发为/eɪ/。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ㄟ都对应为[ei]。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么的正体字「幺」,发音则取「么」字的韵母。《说文解字》:「幺,小也。」。ㄠ为复合韵母,发音「ㄚ」+「ㄨ」,尾音发法不同学者不同看法,可能是ㄨ的闭后圆唇元音/u/,可能是ㄛ的半闭后圆唇元音/o/,也可能是介于两者间的次闭次后圆唇元音/ʊ/。由于ㄚ的发音为张到最大口,而尾音却是近全闭,在懒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会有差异,才会有以上的三种差异。

            在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和通用拼音中都对应为[ao],在台罗拼音中则为[au]。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又」字,发音则取「又」字的韵母。ㄡ为复合韵母,发音有些学者认为是「ㄜ」+「ㄨ」,有些则认为是「ㄛ」+「ㄨ」,两者差异仅是圆唇时机该在发音前还是发音中,尾音的ㄨ则发为次闭次后圆唇元音/ʊ/,因此ㄡ发为/ɤʊ/或/oʊ/。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ㄡ都是对应为[ou]。在ㄡ前面有ㄧ时,汉语拼音跟威妥玛拼音都会将ㄡ缩写为[u],而通用拼音则不会。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𢎘」字(音ㄏㄢˊ),发音则取「𢎘」字的韵母。ㄢ为复合韵母,发音「ㄚ」+「ㄋ」,即/an/。ㄢ在前面加上ㄧ或ㄩ时,由于ㄧ跟ㄩ为近全闭口音,而ㄢ的前段音ㄚ却是全开音,而发完全开音ㄚ后又要马上收到近全闭的ㄋ,在懒音之下会音变为/ɛn/,即ㄚ张口幅度变小为ㄝ;在不同懒音下,可能张口幅度仍大而发为/æn/,甚至不音变;而也有可能张口幅度小变为/en/,因而人异。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ㄢ都对应为[an]。而前接ㄧ或ㄩ的ㄢ,在威妥玛拼音中写为[en]来表示音变;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和台罗拼音中,则仍为[an]。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隐的古字「𠃑」,发音则取「隐」字的韵母。ㄣ为复合韵母,发音「ㄜ」+「ㄋ」,但实际上开头的音不是ㄜ的本音半闭后不圆唇元音/ɤ/,而是ㄜ在感叹词或轻声等用法时发的中央元音/ə/;因此ㄣ的发音为/ən/。ㄣ在前面加上ㄧ或ㄩ时,ㄜ的音会消失,也就是发成「ㄧ+ㄋ」(/in/)及「ㄩ+ㄋ」(/yn/)。而ㄣ在前面加上ㄨ时,ㄜ的音则不省略,发为「ㄨ+ㄜ+ㄋ」(/uən/);但也有腔调是会省略而发为「ㄨ+ㄋ」(/un/)。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ㄣ都对应为[en]。而前加上ㄧㄨㄩ的ㄣ,在多数拼音方案中,都简化为[n]。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ㄣ被用于/en/[en]。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尪的古字「𡯁」,发音则取「尪」字的韵母。《说文解字》:「𡯁,跛、曲胫也。」。ㄤ为复合韵母,发音「ㄚ」+「ㄫ」,因为ㄫ是舌根音,ㄚ的发音也跟着后移为开后不圆唇元音/ɑ/,因此ㄤ发为/ɑŋ/。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ㄤ都对应为[ang]。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肱字的古字「𠃋」,发音则取「肱」字的韵母。《说文解字》:「𠃋,古文厷,象形。臂上也。」。ㄥ为复合韵母,发音「ㄜ」+「ㄫ」,开头的音为何,不同学者不同看法,有些认为跟ㄣ相同是ㄜ在感叹词或轻声等用法时发的中央元音/ə/;有些则认为ㄫ是舌根音,前方的音应会跟着后移,所以是发ㄜ的本音半闭后不圆唇元音/ɤ/;因此ㄥ的发音为/əŋ/或/ɤŋ/。

            在绝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中,ㄥ都对应为[eng];而前加上ㄧ时,则为[ing]。


    是注音符号中的韵母之一,字形取自「儿」字,发音则取「儿」字的韵母。ㄦ的发音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是/ɑɻ/,有些认为是/ɐɚ/,有些则认为是单纯的/ɚ/。另外ㄦ也能用于表达前一个字儿化,而不单成音节。

            在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中对应为[er],若是用于表示前字儿化,则直接在前一个字拼音最后加上[r]。威妥玛拼音则写为[êrh]或省略为[erh],表示儿化则是前一字拼音最后加上[rh]。例如「花儿」(/xu̯aɚ̯/)在汉语拼音跟通用拼音中拼为[huar]而非[hua er],在威妥玛拼音中拼为[huarh]而非[hua er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音符号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b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