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特别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对于这类文学作品小有研究,对于繁体字有种别样的“情感”,练习的第一本字贴是繁体字的名人名言录。对于迄今为止还在用繁体字的三个地方,有一种别样的情怀。
2012年我便开始用“繁体字”,这源自于在上海交大听许焕章老师的《品牌战略与规划》课程的启发。依稀记得他讲到人类社会组织比较时,用亲和爱举例说明。“親”:亲人常见方为亲;愛:字可以简化,爱岂能无心。
看过《说文解字》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特别值得细细评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方块字的背后都是祖先们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因为喜欢旅游,2011年去过新加坡、2013年去过香港、2016年去过台湾。如今还在使用繁体字的城市,于我而言,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大陆人对于台湾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像台湾有些人觉得大陆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一样。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的意义在于,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地理。此次台湾环岛行,去过了很多的地方,尝到了许多热带水果(莲雾、芭乐、释迦果),在台北时去士林夜市吃过台湾当地的美食小吃。去台湾时,适逢台湾大选,每天打开电视都是三位候选人的辩论赛,蓝绿派针锋相对,相互揭短,争执不休。
旅行,对于将要去的地方,我一般会提前看一些书籍文章,了解一下当地人文文化和风土人情。去台湾之前也看一些书籍,对于台湾有一些片面的了解。去过台湾之后,对于台湾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台湾在历史上,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1949年国民党退守到台湾,当时蒋介石带去了150万人。其中包括教师,学者,军人,等等。
我理解的台湾应该是殖民文化,多重文化的结合,即有原住民,也有“外省人”,因为被日本殖民过50年,因此台湾人对日本人有一种特别复杂的情感,就如同隔壁的邻居,他给你赠送过食物,也打过你。恩怨纠葛,难以言说。许多台湾女生成年的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去一趟日本。小女受母亲的影响很大。日本对于台湾的人文,经济等等,影响也特别大。
此行去到台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最值得一看,分别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翡翠白菜。在参观“翡翠白菜”时,因为参观的人太多,人挤人,根本看不清,只能从缝隙中观看⋯⋯听讲解员讲关于翡翠白菜的故事。(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清代玉器,原本是光绪帝瑾妃的一件嫁妆,放在紫禁城永和宫。后来辗转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当天参观的内地人居多,也有少量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旅行无论去到哪里,都会看到许多中国人,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身处异国他乡。到处都是人人人从众......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来到《郎世宁来中国300年画展》的展厅,走进去的时时候恰巧听到一个老师在讲八骏图,我停下脚步,驻足在原地,听老师讲解。来展厅参观的人逐渐增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分三排,第一排的学生坐在地上,第二排的学生半蹲着,第三排的学生则站立。这个画面令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同一个地方,因为参观的人不同,所呈现出的画面截然不同,我想这或许就是素质和教育吧。中国的文化是有断层的,经历过战乱,十年文化大革命,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都遗失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崇洋媚外,重视西方的节日远胜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台湾的教师节是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台湾的文化没有断层,并且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节日。看台湾大师的文学作品,便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中国国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中国将汉字化繁为简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扫盲”,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80%以上的人员皆是文盲,为了促进大家快速地识别汉字。在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在内地广泛推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特别是初学文化的儿童和成人的欢迎,60多年来,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的现行通用文字,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已成为联合国使用中文的规范。
化繁为简,为了书写方便和推广,繁体字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和笔尖下,繁体逐渐被简化,成为了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现代简体汉字。虽然简体汉字对文化普及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繁体字向简体汉字转化的过程中,那些被砍掉、被换掉的部分,是否真的毫无意义?许多繁体字的文化象征是简体汉字无法表现的。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6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