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卷三(一) 【原书补遗卷三·三】
赵秋谷有《海沤小谱》,半载天津妓名。《赠仙姬》八首最佳,摘其尤者,云:“晚凉新点曲尘纱,半月微明绛缕霞。不忘当筵强索饮,春腮初放小桃花。”“新蝉嘒嘒送斜阳,小蝶翩翩过短墙。记得临行还却坐,满头花映读书床。”
赵执信(音shēn),(1662年—1744年),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海沤,指海中水泡。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佛教用水泡比喻生命的空幻。后以“海沤”比喻事物起灭无常。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民国之后,多次在直辖市与河北省会变换。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嘒,音huì,象声字。形容小声或清脆的声音。常用于蝉声、铃声和管乐声,多叠用。《说文》:“嘒,小声也。”《诗经·小雅·小弁》:“鸣啁嘒嘒。”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赵执信在清朝也是神童一般的人物,少年得志,十八岁高中进士。而且家世显赫。前途一片光明。不想,二十八岁时,因为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观剧而被劾去职。罢官后的赵执信,于康熙四十年(1701)、康熙四十三年(1704)两度游天津。赵执信在天津,住在张霖家。张霖曾任云南巡抚,因事罢官后经营盐业致富。待客豪爽,赵执信在他家中,经常召集朋友作花酒之宴。并把所遇津门名妓,择优立谱,于康熙四十三年中秋后写成《海鸥小谱》一书。赵氏在书中自叙:“甲申岁,客津门,自春徂秋,狎游既数,矫激非情,如海客之于鸥鸟,不自觉其相亲近也。长日无事,戏为纪录,以志吾过,且诒好事者。”清学者杨复吉评价此书“风流放旷,尽态极妍。所系诗词,旖旎缠绵。出入《香奁》、《疑雨》二集,洵艺林艳品也。”袁枚对于艳诗,从来都是赞许有加的。他在给沈德潜的信中说:“闻《别裁》中独不选王次回诗,以为艳体不足垂教。仆又疑焉。”(王次回,明朝诗人,著有《疑雨》、《疑云》诗集。共收录诗1372首,词104首,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艳体诗就有一千首左右。)袁枚称:“王次回诗,往往入人心脾。”故在《诗话》中选录赵执信的艳体诗,也是理所当然的。本条诗话讲《海鸥小谱》记载为《海沤小谱》,不是袁枚的错,当时的确有以此书名刊行之版本。我个人感觉,《海沤小谱》似乎更胜《海鸥小谱》一点。
附:赵执信,应读为赵执信(shēn)。“执信”二字,语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信”音shēn。通“伸”,同“身”。周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刻人形,作伸状;躬圭,刻人形,作屈身状。盖因爵位不同,而所刻不同形象以辨别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