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在某篇关于产品的文章中看到的,加之最近抖音日活超过4亿,想通过此书一窥让人上瘾的产品的内在机制。
回想我们使用微信的情形,当我们想与他人建立联系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加个微信;当我们生活中有开心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时,我们经常想的是:发个朋友圈;甚至当我们接受工作安排时,我们听到的可能是:具体的在微信已经发给你了。
微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绑定深至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而令人有上瘾感觉的产品正是希望变成你的习惯。因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是由不经思索的习惯所驱动的。
本书开门见山,提出了“上瘾模型”——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四阶段模型。
一 、触发
触发是上瘾模型的第一个阶段,它可促使用户采取行动。
外部触发通过将信息渗透在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内部触发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当用户被触发后,即进入模型的下一个阶段:行动,用户开始想使用产品。
二、行动
行动是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最直接的反应。
酬赏解释见下文。
对于人类行为受何种力量驱动,书中提到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福格行为模型。
模型公式:B(行为)=M(动机)A(能力)T(触发)
要促成某种行为,触发、动机和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而对用户来说,他们的动机越强烈,所耗费他们的能力越少,受到的触发越明显,则他们更有可能做出行为,即使用产品。
三、多变的赏酬
上瘾模型与普通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
当用户做出行为后,若能得到酬赏,则会让他继续做出行动。
酬赏: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
酬赏的分类
产品会因为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使用欲
经科学研究表明,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需要。大脑因为渴望而形成的紧张感会促使我们重复某个动作。
四、投入
当用户能够从产品中享受到酬赏时,便会对产品进行投入。
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对产品的投入会令用户形成偏好,因为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功,尽力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避免认知失调。
当用户开始投入后,便可以加载下一个触发,形成模型的闭环,从而增加了用户上瘾的可能。
五、小结
以上就是书中的主要内容,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形成触发、行动、酬赏、投入的闭环,那么它往往能使用户上瘾。
就在我写下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点对知乎的写作功能上瘾了,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触发
外部触发:观察到很多产品经理都有写作输出的习惯,同时在他们的文章中也建议多输出,算是人际型触发。
内部触发: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渴望。
有了触发以后我便想开始在知乎进行写作。
2.行动
动机:求职目标是产品岗,希望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思维。
能力:刚开始选择写读后感,只要读完一本书有思考就能写。
触发:上面已经提到
具备了行动三要素之后,昨天我在知乎上发布了第一篇文章。
3.酬赏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社交酬赏和自我酬赏。
社交酬赏:昨天的第一篇文章得到了三个赞
自我酬赏:认真写完一篇文章的成就感
而我得到的酬赏会促使我继续写下去,让我开始在知乎上投入。
4.投入
当我决定继续保持写作习惯之后,我会在知乎上发布更多的文章,而这些文章的积累将让我对知乎更依赖,进入下一次触发,形成了闭环。
相关阅读:
1.此书的豆瓣评分为7.4:上瘾(豆瓣)
2.在《俞军产品方法论》里也有对人的习惯的解读,与此书的结论基本一致:《俞军产品方法论》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