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认识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认识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作者: 骆驼书社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5:20 被阅读141次

1988年5月10号,三十年前的今天。

一颗倔强的脑袋停止了思考,一个坚强的躯体停止了呼吸。

他就是沈从文。

虽然“鲁郭茅巴老曹”的排行中没有沈从文的位置,但他一部《边城》位列20世纪亚洲中文小说100强第二名,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而若以单篇小说而论,《边城》位列第一。

沈从文一点都不比他们几位差。

(1)

沈从文从小就不是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他天资聪颖,6岁就被父亲送进私塾读书。

但很快他就发现私塾的老先生严厉又呆板,先生给的书晦涩又难懂,远不如社会这部“大书”好看,于是他学会了逃学。

从此之后沈从文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小河边、集市上,或者是戏台旁、屠宰场,却唯独不常出现在学堂里。

就算有时逃学被发现会挨一顿狠揍,也不能阻止他逃学的步伐。

一旦学会了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世界,私塾对他而言就变得了无生趣了。

小小年纪的沈从文就成了个“社会人”。

(2)

逃学小子无忧无虑的生活持续到十二三岁,突然有了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

时值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沈从文的家乡开了几个军官学校,很快就招收了一百来号人。

从此就经常可以见到一些青年学生结队过街,那叫一个英姿飒爽,气象一新。

沈从文见了,不禁感叹:哇,好霸气啊!

然后反观天天只知道逃学的自己,不禁感到自惭形秽。


是不是该结束这种天天逃学混日子的生活了?

沈从文念及自己的父亲、祖父都是戎马一生,把想要加入军官学校学习的想法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了,大喜过望:我家熊孩子终于知道上进了!

马上给他缝制了一套灰布制服,然后把他送进了一个预备兵技术班。

(3)

当预备兵的日子与往日大不相同。

这里的教官虽然依旧严厉,但是真的有一身过硬的真本事。

这里的训练非常辛苦,但让沈从文学到不少攀爬滚打的功夫,也获得一副好身板。

在这里沈从文还交到几个交心的朋友。

由内而外自发的成长,往往是最有效的。

沈从文很快从一个一无是处的逃学小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军校学员。

(4)

在预备兵技术班学习八个月后,家人为沈从文在军中谋取了一个补充兵的名额。

可是这支军队“名为官军,实为土匪”

他们以清乡剿匪为名,搜刮民财,草菅人命,霸占一方土地。

在这样的队伍里,只有十三岁的沈从文彻底成为一个“兵痞”

但凡吃饭,他都是一条腿踏着桌子;

但凡提起某人,一定说“那杂种”怎样怎样;

但凡自称,必定是“老子”如何如何。

对于军中各种残暴的酷刑和几乎天天都有的杀头,他也早已多见不怪。

有时他也会被派去行刑,慢慢也学会“杀人不眨眼”了。

(5)

后来,因为会写字,沈从文当上了部队里的司书,和一个姓文的秘书共事。

文秘书小小的个子,白净的皮肤,穿着青缎马褂,和队伍里的一帮莽夫大不相同。

文秘书见沈从文小小年纪就一口一个“老子”,摇着头说:

“啊呀呀,小师爷,你人还那么一点点大,一说话怎么也老子长老子短,不好不好!”

沈从文答道:“老子不管,这是老子的自由!”

文秘书问沈从文有没有看过报,沈从文说:

“老子从不看报,老子也不想看什么报!”

文秘书拿起一本厚书,翻翻翻,翻出其中一页,指着说:

“老子,道家思想开创者,后世被封为太上老君……”


沈从文诧异地把关于“老子”的解释仔细读了好几遍,终于确认“老子”确有其人。

从此,沈从文再也不自称“老子”了。

他还发现文秘书的大厚书里什么都有,这本书叫《辞源》

(6)

从那以后,沈从文和文秘书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从文秘书口中听到很多以前从没听过的知识。

而且,他还终究掏出一些钱,和文秘书合订了一份《申报》。

沈从文透过文秘书来反观自己,又一次感觉到自惭形秽。


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遇到一个鞭策自己进步的朋友,何其幸运。

沈从文开始谨言慎行,读书看报。

接下来的几年,沈从文过了一段四处漂泊的生活,但不管在哪里,都没有停止读书。

他读过《西游记》、《水浒传》,听人讲过宋元哲学,读过《四部丛刊》,也读过当时刚传入中国的狄更斯小说。

一个人一旦开始读书,就等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沈从文想得也越来越多。

生活不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从未去过的远方。

人世间的智慧应该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


于是,在二十岁那年,沈从文辞去军中所有职务,只身一人北漂求学。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7)

来到北平之后,沈从文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什么叫“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为了能上学,他报考了燕京大学的国文班,但最后考了个零蛋,只能去北大蹭课。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断向杂志社投稿,但最终稿件全都石沉大海。

他住在不花钱的老乡会馆里,没有火炉,没有棉衣,就用被子裹着瑟瑟发抖的身体奋笔疾书。

唯一幸运的是,乱世的磨砺让沈从文拥有了坚韧的性格。

这算什么,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终于,他遇见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那就是郁达夫、徐志摩。

在两人的帮助下,沈从文的文章得以发表,并且很快火遍了整个民国文坛。

后来,沈从文还被徐志摩推荐进入学校教书,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再后来,沈从文又追上了大家闺秀民国女神张兆和。

春风得意马蹄疾,事业爱情双丰收。

无意间,沈从文成了民国第一励志哥!

(8)

民国中期,出版业迎来新的发展,作家圈子里开始流行出文集,有家出版社找到沈从文,要给他也出一本书。

于是沈从文把之前写的作品全找出来,却惊奇地发现,很难找出一篇真正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怎么写了这么多垃圾文章?除了标题党就是蹭热点!

他迎合了读者,迎合了时代,却迷失了原本的自我。

一个人一生的早期经历十分重要,这会决定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沈从文来北京之前二十年的复杂经历,也造就铸就了他独特的性格。

他的粗粝,他的原始,他乡下人的土气,他从乱世中得来的善恶标准,他不惧生也不拍死的剽悍,都使他无法与城里人的审美观相契合。

看着成堆的“垃圾文稿”,沈从文有些迷茫,怎样才能写出真正让自己的内心满意的作品呢?

他陷入深思,最终决定再次全面清醒地重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他开始写《从文自传》。

通过这本书,沈从文把前二十年的人生在笔下又重新过了一遍。

他从新认识那个从小逃学的坏小子,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兵痞,那个走到哪儿都不忘读书的追梦少年,还有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逼北漂。

1932年,《从文自传》完成,沈从文刚好三十岁。

此书一出,三十而立;此书一出,人生无惑。

正是通过这次彻底的反思,沈从文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两年后,他创作出不朽的《边城》,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永远都不可忽视的地位。

(9)

沈从文去世以后,葬于老家沱江江畔听涛山下。

这里原来的主人是清代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田兴恕,文人墨客经常汇聚于此。

从凤凰古城的东门城楼外的虹桥前,沿江下行3里,到听涛山,从山道向右拾阶而上,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块石碑,上写“沈从文墓地”5个遒劲大字。

墓地上竖着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上面镌刻着沈从文的手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沈从文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从反思中寻找方向,从反思中获取力量。

他用一生向我们证明,用不断反思自我的方法真的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End



骆驼

约读书房阅读老师。与你一起读人,读书。

本文未经授权不可转载,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认识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1988年5月10号,三十年前的今天。 一颗倔强的脑袋停止了思考,一个坚强的躯体停止了呼吸。 他就是沈从文。 虽然...

  • 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事物的两面性 羊群效应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初始行动方向,既会加速积极影响,方向错误也会加速消极影响。 认...

  •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今天我从认知的方式开始说起,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聊一聊我所理解的 知识 与 智慧,以及人的 外倾 与 内倾。 对...

  • 认识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印度谚语:认识你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 认识

    人生啊!得要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这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别人对你的认识并不重要...

  • 认识世界才认识自己

    当我们在某个当下感觉很舒适的时候,我不在意什么是意义,因为这时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意义。这时候,我对世界的认知是够用...

  • 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

    认识自己不容易,因此我们创造了所有外在的一切,让外在照见自己。当妈妈说我好可爱,我认识到自己可爱的品质,当奶奶说我...

  • 狗人狗年的自语

    多看别人,多阅他乡,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世上有两种生活,everything is miracle, ...

  • 认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自己。

    说实话,之所以想开这个文集的目的,其实是最近做的一个IT项目叫做,听君。在理解产品的发展定位的过程中,被老大的那句...

  • 记录

    一 其实一个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环境,一旦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环境,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清晰明朗,而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认识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oz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