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人物古代文化人物
读懂沈从文,就等于读懂了执着

读懂沈从文,就等于读懂了执着

作者: 公子凉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21:09 被阅读428次
    青年时期的沈从文

    执着是一种品质,不过很多人都缺少。作家沈从文,从小时候就拥有执着的良好品质,可惜总用在逃学上。

    他出生在湘西的凤凰县,小时候还是一个小巧可爱的小胖呢,可是到了六岁因一场疹子成了一个小瘦猴儿。

    瘦归瘦,可人贼精,六岁以前由母亲教着认字,六岁以后就独自上了私塾,由于在家中认得不少字,记忆力从小就特别好,比起其他经常挨打了小孩好很多,用他的原话来讲就是“可谓十分幸福。

    由于换了私塾,认识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逃学,开始不与课本亲近和自然亲近。谁能想得到,他也因小时候经常逃学,被父亲大声指责:“若在逃学说谎,便当砍去他的一个手指。”

    尽管如此恫吓,仍照例跑的不见人影,有时候嫌自己的书篮提着太麻烦,就藏到土地庙里,然后撒丫子去玩。天气不好时去山上捉蛐蛐,天气好时,便走路进城,看别人下棋,做工,做买卖,甚至看别人吵架。

    不管被学校还是家里哪一方发现逃学,都少不了被教训一顿,在学校受罚时,要自己搬板凳到孔夫子排位前,扶在上面受鞭笞,之后还要对着孔夫子排位作揖表忏悔。或许有时候被罚跪,人虽贵跪在原地,可思想却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不过在逃学的乐趣中,他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看人如何磨针,怎么染料,有时看看如何扎冥人、涂金粉,对了,有时候他还专门看看监狱旁受刑的死人呢。

    就这样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

    尽管逃学并不是什么好事,可他在学校以外的世界学到的远远比封闭的教师学的多,总是渴望看更大更远的世界,这样的经历不得不说奠定了他成为作家的可能性。

    沈从文与张兆和

    第二件执着的事情,是不得不提起的那段民国时期的师生恋。

    他和她相识于校园,她是英语系大一的学生,他是中文系的国语老师,她是校园里的校花,他却是小学毕业学历的二十七岁男子,她是有权有势的张家三小姐,他是来自湖南湘西小县城的北漂一族。

    她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他的第一节课她来旁听,一节课紧张的前十分钟一句话没说出来,后面十分钟几乎把一个小时的内容给快速讲完了,余下的只剩窘迫。

    最后,他十分尴尬的在黑板上写到:见你们人多,怕了。

    尽管这窘迫样被师生看在眼里,却不知道何时,他对下面的一位叫张兆和的女学生动了心。

    该女生平日就在学校受欢迎,收到的情书本来就多,没想到还能收到老师的情书。女生很单纯,收到的情书虽多,却总也不回。以至于学校传起沈老师追女生不成,要为情自杀来着。

    女生去找找校长胡适理论,胡适看到女生手里拿了一踏沈从文写给她的情书,说道:他是十分顽固的爱着你!

    女生张兆和回了一句:我十分顽固的不爱他!

    张兆和希望校长能阻止沈老师对她的一系列行为,胡适却会错了意,以为女生是“崇拜密斯张倒是真崇拜到了极点”,还有意撮合两人,并说出帮沈从文去她家提亲的事。

    张兆和好容易才表明心迹:自己不爱沈从文,并由于害怕沈从文,将误解延续,连朋友也不想与他做,胡适听到这里便沉默了。

    之后,胡适曾写信给沈从文:“我的观察是,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同时将信的副本寄给张兆和,也实在可惜了胡适劝导关怀两人的一片心——张兆和对胡适给沈从文的信颇不以为然,而沈从文呢?

    已然走进爱情的巷子,回不了头了。

    沈从文和张兆和

    经过了四年的情书的追击,其中有一次,沈从文写给她的信函竟长达六页,最终将张兆和攻下。

    下面的这几段话语,都是摘自《废邮存底》,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片段: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还要说,你那个奴隶,为了他自己,为了别人起见,也努力想脱离羁绊过。当然这事作不到,因为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为了使你感到窘迫,使你觉得负疚,我以为很不好。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的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三三,我求你,以后许可我作我要作的事,凡是我要向你说什么时,你都能当我是一个比较愚蠢还并不讨厌的人,让我有一种机会,说出一些有奴性的卑屈的话,这点点是你容易办到的。你莫想,每一次我说到‘我爱你’时你就觉得受窘,你也不说‘我偏不爱你’,作为抗拒别人对你的倾心。你那打算是小孩子的打算,到事实上却毫无用处的。……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读了你的。”

    有时候,真的是喜欢一个人,可以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一朵花来。

    那时的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大抵就是如此吧!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沈从文是极其喜欢张兆和的,在他认识她的一两年里,文学作品中就开始出现以张兆和为原型的女主人公。

    如《边城》,《湘行散记》等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是皮肤黝黑,相貌清秀,机灵活泼,比如《边城》中的翠翠。

    沈从文初识张兆和的时候,张兆和就是皮肤黑,长相精灵,就像一个活泼的小兽一样的人物。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有她的形象在里面。

    沈从文还写过一篇名叫《三三》的小说,里面叙述的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初恋。而沈从文就是一直以“三三”这样来称呼张兆和的。

    是不是依稀还有爱意在流淌

    新婚无疑是非常甜蜜的,在《湘行书简》就是沈从文在婚后不久离家南下的时候写下的,当时他许诺一日一封,一半时间写信,一半时间写文章。可是他一天之中往往不只写一篇,所有的时间都只想到写信。

    婚姻中沈从文感性,张兆和理智,几年后,两人婚姻中似乎出现了较大缝隙,二人婚后第四年,沈从文因战乱逃难离开北平,甚至张兆和都没有跟随,不知是由于乡下人的自卑还是什么,觉得张兆和不爱他了,认为张兆和有多次离开北京去与他相会的机会,但总是“迁延游移”,故意错过,他觉得她不愿意与他一起生活,故设法避开他。

    他很痛苦,甚至不止一次的告诉过张兆和:她“永远是一个自由人”,如果她在北京有别的相好,或者甚至离开自己,他都不会责怪她,他这样做的理由是:既然爱她,就不应该让她受委屈。

    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他的这种“我做好了要与你过一辈子的打算,

    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准备。”真正爱她爱到骨

    子里的行为,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人。

    张兆和对此的回答是:以后莫要再提这种话。

    在二人的世界里,主动的大概都是沈从文,不知道他这一辈子到底给她写了多少封信。而她就只给他回过一封信,但足矣将这个快七十岁的老作家变得惊喜万分。

    老年时期的他们

    下面这段文字是选自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从第一封信到底一封信》的片段:

    他们都老了的时候,沈二哥说:“莫走,二姐,你看!”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他也尊称我三妹为‘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

    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我说:我能看看吗?沈二哥把信放下来。又像给我又像不给我,把信放在胸前温一下,并没有给我,又把信塞在口袋里,这手抓紧了信再也不出来了。我想,我真傻,怎么看人家的情书呢,我正望着他好笑。忽然沈二哥说: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说着就吸溜吸溜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

    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致力于整理出版他的遗作。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他们之间的幸与不幸,我们都没有必要追究了。

    想起写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忘了去懂你。

    开始的开始,没有去懂你,最后的最后,忘了去懂你。

    可斯人已逝,悔之晚矣。

    可是不管怎么样,两人终其一生都纠缠在了一起。

    他做的第三件执着的事情,大概要数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撰写和出版。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本书是他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在这段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下,历经差不多20年完成的。

    该书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至今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当时的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胡乔木曾写道:以一人之力,历时十余载,几经艰阻,数易其稿,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对学术界一重大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将该书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皇、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研究员威尔第女士认为,该书给搞时装的知道了都会发疯的。著名作家黄裳更是详细地评说道:这是一本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的著作,全书有大量美丽的插图,而文字之美,却使读者感到姿媚转胜。

    而他一个作家为什么会去写这种文物著作呢?

    原因在此,1949年,他因《看虹录》这篇小说,郭沫若将“桃红色”的作家标签贴在沈从文身上。后来,北大里贴出批判沈从文的大字报,沈从文甚至还收到了匿名的恐吓信。1949年3月28日,迫于种种压力,沈从文选择了自杀,未遂,被亲人抢救过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彻底放弃文学创作转向古文物研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60年,他就有计划写一部中国服装史,起初并没有受到历史博物馆领导的重视,就开始四处写信申请希望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图案和花色来补救当时工艺美术所受的不健康影响。

    到1963年,沈从文的服饰资料收集工作已有所进展,也逐渐受到上层领导的重视,上级决定开展专题研究,还根据沈从文的要求,专门调新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的相关人员,担任此书的绘图工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照片

    不过,想完成这本巨作并不容易,当时搜集材料也面临困难情况,分散于国内各地绫罗绸缎不下十来万件,相关图书数千册,此外还有佛经封面、画卷、册页、隔水及包袱和其他文件上的无法计算的丝织物残料。如此多方面的材料,收集起来需要花费巨大精力。

    沈原本想去兰州、洛阳、敦煌等处走走收集资料的,但馆里经费有限,且杂事多抽不出时间。还由于这些都是文物,所以连本馆的材料都不容易调动,故宫的材料也看不到,很多时候只能靠记忆,可想当时的难度有多大。

    1963年受周总理的支持,要求中国历史博物馆做好《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的编撰工作。这一指示引起了历史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由副馆长陈乔主持这项工作,馆长业务秘书陈鹏程和陈列部主任王镜如拟定工作计划,并扩大了服装资料的编撰队伍,沈从文担任主编,负责搜集编排材料,组织全书编撰工作,分工文字说明撰写。

    1964年初,全书雏形已经形成了。原本准备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五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推出,由于中华书局排版延期,这事儿推迟了半个月,自然就赶不上国庆前出版了。

    当时该书的出版延期,正好赶上毛泽东关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舞台的批评意见引起讨论。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有群众认为,《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未出笼的大毒草,沈从文是滥竽充数的假专家。他不但连修改工作无法进行,还受到了严重的批评打压。

    沈从文被迫做检讨。他说:图录还不成熟,不是工农兵的方向,是专家和干部的方向;所选图片中,佳人占了相当部分;这部图录本来意图之一是要给从事特种工艺生产的老师傅看,给古代歌舞剧提供参考,但说明文字烦琐,很多地方支离附会,只符合资产阶级欣赏趣味,不适合给老师看。

    1966年8月起,沈从文被抄家8次,他出版的旧作和编写服饰研究的资料统统被抄走、焚毁或者被当废纸卖掉。他的三间房屋,有两间被让出来分给工人同志住,他手头的资料几乎散失殆尽,也不能查找新的资料。

    1969年底,沈从文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在五七干校,他分别给历史博物馆革委会委员王镜如和高岗写信,托儿子沈龙朱转交。他要求回到北京,在那个二丈见方原住处,把约六七十万字材料亲手重抄出来,配上应有的图像,上交国家,再死去,也心安理得!

    因当时的政治形式,王镜如婉拒了他。沈从文给高岚的信,龙朱认为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就留下来没有转交。

    1972年初,沈从文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请求允许回京,发挥余热,完成《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的编写工作,这一请求得到批准。2月4日,在妻子张兆和的陪同下回到北京。

    他立即重新开始校对《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书稿,有时甚至一手捂着鼻血,一手工作。1973年5月,沈从文将24万字的《中国古代服装资料选辑》文字说明稿改好上交。

    交上了稿,就开始焦虑等待,一个月没消息,半年还是没音讯,焦躁不安的沈从文想着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不能出版了,甚至都生出了让他们退回稿件,自费出版。

    他先给历史博物馆馆长杨振亚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够退还稿件。1974年3月,沈从文再次请求历史博物馆退还书稿,以便重抄及补充附图。8月14日,沈从文致信副馆长陈乔,要求退还书稿。20日,沈从文又给同事陈大章、李之檀写信,请他们帮忙要回书稿。

    艰难的过程总算没有白白经历,博物馆领导才决定将文字说明稿退给沈从文,但图像部分继续留在馆里,直到1976年才退给沈从文。

    工作量太很大,找了两点助手还有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于1979年1月,这部著作整理完成,交于出版社。

    沈从文和助手王亚蓉(女)和王序(男)

    不想找的这两个出版社都与日本有合作,沈从文很是反对,最后由梅益向香港商务印书馆主持人蓝真推荐,该书于1981年才出版。

    直到1983年,沈从文仍在为增订本做准备。他根据当时新出土的陶瓷壁画增加了原先缺少的原始社会部分,并更换了100幅新彩图。直到患上脑血栓后,他才将工作交给助手。

    一本书从出世、出版到修订的全部过程,将近用了20年,一波三折,历经艰难险阻,终告得圆满。

    一如他自己对历史博物馆馆长龙潜信中所说的那样:愿意尽余生就服装和丝绸花纹历史发展摸下去。

    这一摸索,果真用了余生!

    我们也许不能像沈老这样一直执着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执着。

    沈老用整个小学的时间执着的逃课,却建立起了看世界的眼光;他用整个青春乃至一生的时间执着的追逐自己心中的女神并相携到老;他用自己整个晚年的时光去写下了这部永垂不朽的著作。

    我希望我们也都学会执着,待到我们老了,我们可以对着我们的孙子孙女们也能骄傲的说出,当年我们作出的最牛逼的事。

    保尔柯察金曾说: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愿我们每个人不曾悔恨,勇于执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沈从文,就等于读懂了执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it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