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七)

作者: 零文章 | 来源:发表于2022-07-03 18:17 被阅读0次
    红楼笔记

    红楼笔记(七)

    做一个骑鲸的少年

    此《红楼梦》第七回笔记。本回不得不提一提作者的写作方式,无奈本人才疏,抓耳挠腮一阵,居然想不到好词来夸赞。某日翻看庚辰本批文,上载一段:“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送花’一回间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哉?”

    这不正合我意?也少得啰嗦口水。此文便从这“送花”说起。那日周瑞老婆送走刘姥姥后,去王夫人房间回禀结果,正巧这王夫人去了薛姨妈那里,周瑞老婆只好又去梨香院,先见了薛宝钗,寒喧一番,才又从薛姨妈那里接了这个新的任务——给各房小姐夫人跑腿送花。

    作者把周瑞老婆当作一根绳索,上挂铃铛几许,一拉,全响。

    第一位出场的便是《红楼梦》中重量级人物:薛宝钗,就是丰年好大雪的“雪”。她在干嘛呢?

    只见她家常打扮,头上随意挽着髻,坐在炕边,正在与丫鬟描花样呢。好一副“春闺绣女图”!——却没有颜色的描写,也没有气质与神态的展现,眼前只是休闲和家常气氛,亲切随和的情境。

    但凡人与人交流,对方若亲切随和,来者便可以轻松地多交流一会;若对方尖酸,来者当如坐针砧,片刻也不敢停留。所以周瑞家的在薛宝钗处多闲话一番,方才有下面的故事。

    家长里短自然地谈到了薛宝钗的病。——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

    这里给列位分析一下薛宝钗的病。这是一种热病,病根在哪里?她因选秀来到京城,目的是想进入皇宫,攀上皇亲,当然也不可排除她想做皇妃的想法。虽然没有被选上,但她心理有热烈的欲望,所以她对人和事以及对自己的未来是激进的,怀着美好的期望。所以薛宝钗的病,正是天下追求欲望,追求功名的人所有的病症。一种狂热的病!小说后面部分多次写到她待人接物周到全面、平易近人,处处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从而让贾府大多数人都感到舒服。——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人感到舒服。

    当然有人就会问:“这病有没有治?”有,而且此病得由一个和尚来治,治疗的方法取自海外仙方。也就是一般的医生是没法医治的。

    这也奇哉惨怪也?

    和尚代表的是佛家,佛讲“色即是空”——你所追求的一切,到头来都是空的,是没有的,所以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过于热衷于名利和欲望,最后你也许什么也不会得到。

    也就是说,薛宝钗的病是心病,还得心药去治。

    那这是一道什么药呢?看看这一张药方,不禁让人眉头紧皱: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也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读到这里,我常常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给一个皇帝开的药方,除了沙僧去刨的锅底灰(又名百草霜)和八戒去取的马尿外(又名马兜灵),还有数不清的药名和剂量,其药方复杂程度让人咂舌。

    我想也许这是对某些江湖医生的一种讽刺,——孙悟空说得好,就是让别人不识自己的方子。许多装神弄鬼的神医往往也是如法炮制。

    但看《红楼梦》里给宝钗的这名叫“冷香丸”的方子,却大有来历——

    先讲讲药的颜色:白色。白从心理暗示来看,代表的一种纯洁,一种冷的色调,似乎在告诫热衷于追求某些东西的人们,应该时时保持冷静,保持一种纯洁的状态。

    再看看主药是什么,春夏秋冬四种花。牡丹与芙蓉,花色艳丽而繁华,姿态雍容而妖美,有一种富贵尊荣的气质;而荷花和梅花,纯洁而素净,一则仅可远观,另则傲霜凌雪,都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气质特点。——是的,人生也许就如这四种花一样,要经历过繁华,也耐得住寂寞。

    看看臣药: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老子讲:“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一种流体,从液态到固态,其形不可琢磨,从春到冬,由温暖到冰冷,随自然的温度和地理位置改变形态与运动轨迹,恰似自然人不同的生命形式和状态。

    又看看药的剂量,“十二”是什么意思呢?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个时辰,时时刻刻提醒薛宝钗,对于热毒之病要警醒。

    药引是什么呢?黄柏。《神龙本草经》上讲:“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有时候人应该去感受生命之中的苦,人的理性和周全,给人的感觉是甜蜜的;而真性情的人,往往会体会到生命之中的苦,真情是一种纠葛和苦涩的味道。

    所以,这一剂药方太不简单。它包含着天地自然,四时季变,人生苦短——道家与佛家的思想全在里面。它又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追逐欲望的道路上,也应该时时停下脚步来想一想,回归到人的自然属性之中,保持生命的平衡状态。

    周瑞家的正听得热闹,外间王夫人听见三人交谈,询问原因,于是引出薛姨妈吩咐其送花一事。为何要送花呢?因为薛宝钗不戴花,只好送给他人。薛宝钗是从来不爱这花儿粉儿的,所以她也作不出黛玉的葬花词来,——一个人太热衷于欲望,太过于理性,他又怎么能看到生命中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木的美好呢?一个人在忙碌的生命过程中,能够停下脚步来看看路边的小草野花,他内心一定有爱。

    自然的花草,虽说是低贱的生命,但也有美好的追求,比如把花交到周瑞家手里的香菱,命运可怜又可悲,但却对美好的生命有一种向往和追求。——她对诗词的热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可以苟且,但也要有诗和远方。”此话用在香菱身上,切合她的生命特征。

    所以周瑞家的,拉着她的手看又看,反为叹息了一回。也许生命之中有许多的叹息,但人生追求过,热爱过,能够诗意地栖居于天地之间,也算是不负了青春年华。

    只是让人想到另一个少女,她的青春年华里却没有诗一样的炫丽多彩。人生早把红尘堪破,生命才正真如白荷一样清淡欲寡,——完全与薛宝钗是另一个极端。

    周瑞家的送花至惜春处,只见她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玩耍。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要剃了头,可把花儿戴哪里呢?

    青春的生命里,过早地领悟到一切皆空的境界,不知是福还是非福,也许清灯古寺旁,晨钟暮鼓中,她就是放生池里的那一朵洁白的莲花。

    希望这惜春别跟着智能儿去了那水月庵修行就好了。看看水月庵的生存之法——无非靠着像贾家这样的富贵人家,打着佛祖的旗帜,以积善行德的幌子,到处骗钱而已。

    所以,佛祖啊!你是一切原罪的根源,也是一切罪过的寂灭者。你让人产生欲望,又让众生清心寡欲;你说修行不在肉体,而在于心。可是能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却很少很少。

    我想贾琏和王熙凤不这样认为,至少此时他们认识不到。当周瑞家的送花至王熙凤处时,夫妻二人正睡中觉:

    “只听那边微有笑声儿,却是贾琏的声。接着房门响,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人舀水。”

    贾琏要的是肉体的欲望,享受的是生理的刺激。一个人没有十足的定力,怎经受得住人世间这花花绿绿的诱惑?但看现实的芸芸之众,似贾琏者,何其之多!

    不过总还是有对人生有所计较和坚持的人儿。当周瑞家的送花到宝玉和黛玉处,那林黛玉却与众人不同——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家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好一个刁钻伶牙的黛玉!出口不但没有“周姐姐”的热情,反而给人家一顿闷锤,——这老佣人忙活了半天,最后非但没收到一句好话,还得受一肚子闷气不可。

    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他就会表现出刚强的一面,不会对所有的人和颜悦色,只会随自己的性情而为。可叹那林黛玉。一生只为一人而活,却为真情而死。所以她的生命里更真实,也更不会融进现实的污浊之中。

    人在青春年少的生命里只会留下纯洁与不舍,留不下的是那些是非与妥协。

    就像贾宝玉与秦钟相遇与相知一样。

    想那日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去宁府赴宴,正巧遇见了秦钟。原来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表字鲸卿。

    这是一个多么俊俏的少年啊!其“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

    列位皆知,我们在前面已经借林黛玉的眼睛欣赏了贾宝玉的形貌与风度,而这秦钟比他还生得漂亮,就连王熙凤也偷偷地对贾宝玉说“比下去了”。可见这秦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

    说到“女儿之态”,令我想起当今年轻人对明星的审美观,——影视及娱乐剧中的那些少男们,无不涂抹朱粉,语言嗲气,表现得柔弱而女性,人们还给了他们一个特定的称谓“娘炮”。于是关于是否崇尚“娘炮”的争议曾在网上一度成为热搜。——有人批判,有人赞成,最终不了了之。

    每次读到贾宝玉初见秦钟,我便想起自己十三四岁时,在故乡的乡下读中学的情境:那时候穷乡僻壤的学校不仅教室简陋——窗无玻璃,风雨滴漏,教室地面坑洼不平,课桌陈迹斑斑,而且所识同学皆是乡村里的农家孩子,衣服补丁居多,春夏秋大都是“赤脚大仙”。

    后来从县城转来一个同学,面目白净清瘦,戴一金边小眼镜,中分头;上身小西装,脚穿一双黑皮鞋,眉宇间闪烁有光。于是众人见了,眼里突然一亮,——天下还有这样俊美的男生!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上课的眼神都被这个小男生牵引着。也有时候因为他招女生倾慕的眼神而引起某些男生的不满。所以直到如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位同学的面目。

    而此时“那宝玉自一见秦钟,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想,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如今看了,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

    这样看来,岂不是与我们那时心态一样。只是不同的是,我却不知道那穿小西装的同学对我们的印象如何。在秦钟眼里,贾宝玉却:“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艳婢娇闲童,——‘果然 怨不得姐姐素日提起来就夸一绝口’,我偏偏生于清寒之家,怎能和他交接亲厚一番,也是缘法。”

    生命里的“痴”,是一种成长的烦恼,也是一种真性的表露,更是对一种美好事物的向往。人一生之中,也只有青春时光才有这样的心理特征。成年后,人将面临许多的事务,早已把曾经在内心里的美好坚守与期望隐藏在岁月的深渊里。

    青春,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人生时期啊!像风一样地年纪;像花一样的艳丽;像神仙一样的飘弋……自由自在,无所拘束,——庄周可以有梦蝶的自在,青春却可以有骑鲸遨游于瀚海之间的梦想,可以随意畅想于生命的无穷之中。

    所以,关于“娘炮”的争论也应该有一个结果了。——那不是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出了问题,那是青春里的一种躁动和追求。人有时候应该放下世俗的羁绊,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回到你出生的地方,找一块草坪,躺下,看着蓝天上的白云,再想想“娘炮”这个词罢。也许你会淡淡地一笑。

    至于贾宝玉与秦钟后面会有怎样的结果,人生自有归处。毕竟本回没有提及,只待下回慢慢叙来。

    只是临近结尾,王熙凤与贾宝玉回荣府之时,却又引出一人。

    此人是谁?乃是贾府里的老佣人焦大。其跟随贾府第一代创始人,立下过汗马功劳,见证了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他对贾府里的事最有发言权,他可以借居功而指责贾府里的后辈儿孙。那焦大被众人揪翻捆倒时骂的一句话,既是一种警醒,也是本小说对贾府结局的一种伏笔:

    “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家庭之乱,皆因伦常之乱;家族之衰,也皆因内部之衰。这不得不让人产生对治家之道的思考——

    一项事业,如何可以延续百年,以至更久,它的基石是什么?恐怕不是财富的积累所能支撑的。更多的时候,它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后来治家之人,应该多多思考。

    2021年7月3日于重庆江北鱼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笔记(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qr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