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也是突然从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昨天看了几个关于终南山隐士的短视频,然后就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是由尼采的观点联想而来的。
因此,至于什么问题我可能需要重复一下他的观点,尼采说,“国家应该把学院里的哲学家赶出来,让他们自生自灭,这样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是具有不利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原因是真正哲学家就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它总是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而学院里的哲学教授是为某种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学院里的哲学家会忽视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或者称之为假哲学家。
虽然这个观点有点偏颇,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个依附大学里的哲学教授,在享受社会的福利同时,他不可能只是研究纯粹的东西,因为纯粹的东西对于大众可能并不会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是既然存在着这门学科,总是需要服务于社会的。
但是,哲学只是探究人和世界的本质,对于追求实用的社会文化来说,它的存在可有可无,哲学终究是少数人的精神礼物。那么作为这门学科的教授,拿着国家给予的薪水,不可能对于社会的一些实际要求无动于衷,这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因此,必然会做一些言不由衷的似是而非的哲学研究,这是违背哲学存在的本质的。还是必须回归自然,哲学家是自然的之子,而不是社会之子,充其量只不过是社会的养子。如尼采所说,这个养子是叛逆的,他是来摧毁一切违背本质的存在的。
很显然,不管是真正的哲学家还是终南山隐士,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都是向内寻找意义的一些人,因此,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特别是物质财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在精神财富方面,又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们这些人就自然而然被社会边缘化,这是社会文化属性的结果,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如此,只要存在生存问题,这种社会文化属性就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以前的文章也阐述过这样的问题。它是关乎人性的问题,人性是向上的,向上的终极目标就是精神高地。而精神高地需要向内开始,心灵是哺育人性的沃土,人性在这片沃土里会得到良好的发育,等到灵魂弥散之时,人性的光辉才会照耀这片自然之地。
然而,向内就意味着走向孤独,意味着卸下所有的枷锁并且与外界的一切为敌。这是一个真正思想者的最基本的状态,没有对纯粹偏执,就没有纯粹的思想之光。就如尼采所说的,“那是可以自由呼吸的高处。”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些人追求精神的自我,我认为是自然意志的结果,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阐述过,自然意志的赋予是盲目的,需要个体的觉醒,对自我天赋的觉醒,当然,这样的人更加稀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