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盐湖区教研室组织的初三化学“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举行。北城的王晓霞老师和盐湖区实验中学的王琛老师给初三讲了两节化学课。
两节课各有优缺点。王晓霞老师的课《金属材料(铁)》,优点:关注中考命题,关注新闻,关注生活;教学功底扎实;以铁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重难点突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从微观方面解释客观世界;情感充沛,整体把控好。缺点:对知识点要弄明确,讲清讲透;注意课堂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对学生评价语言的多样性;课堂把控太强,学生创新性太弱。
王琛老师的实验探究课——《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钠”点关系》。优点:老师功底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对学生评价多样,与学生互动多,亲和力强;主线清晰,三个化学实验,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同时也降低了教学难度。缺点:要注重课堂上生成性问题,深入探讨,适当拓展。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和教研主任的评课,我对所听的课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几点感受:1,注重课堂语言表达。平时我上课讲话比较随意,没有好好设计过,使我的课堂少了美感。2,注重生成性学习。一节课,我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经常忽略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的问题生成,对于这些问题要么直接跳过,要么蜻蜓点水,使课堂显得呆板,而少了许多灵动性。3,注重学生评价的多样性。这就要把自己真真正正放在引导者的位置,正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并适时恰当的评价指导。4,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化学课要上的有化学味,推而广之,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数学课要有数学味等。这个“味”究竟是什么,还需要我细细揣摩,认真体会。
教研主任说:“教学因教研而优秀,课堂因设计而精彩,成绩因落实而提升。”雷主任说:“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准确,有效,美感。”
听后深有感触,以此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