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学期第一周,丁酉班进入神话版块。预计时长四周。
本周讲了少昊和颛顼的故事,他们的出生,治国,以及他们的儿子们。当然,第一天我们还是先回顾了之前的故事,伏羲、神农、黄帝等。
到这里,五帝就讲完了。周五写了五方天帝的文本,讲了帝喾,算是下周故事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丁酉班进入了新的阶段。讲到少昊之鸟国,孩子们问:鸟和人是怎么沟通的?用语言沟通的吗?他们怎么可以生那么多孩子?你看现在最多生两个三个的!
还不止这些,比如以前我呼唤他们,都会随口唱几句自己编的很有节奏的“呼唤歌”,很凑效。可是那天我唱了一段之后,他们边聚拢边改编,唱得很捣蛋的那种,这是他们第一次对我唱的歌发生了“觉醒”。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他们是真的醒了,这样的清醒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他们会注意到之前未注意到的“细枝末节”。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做好了准备从“神话”中走出来,做好了准备迈向历史。
当我说到帝喾的妻子庆都生了一个儿子叫尧,一声长长的“噢~”回应了我。终于接上了——有一条脉络正在我们眼前慢慢清晰。
有些孩子的字体发生了变化,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字体也是在这个年龄发生改变的,最明显的是字体大小,有一种确定是属于自己的“体”浮现了,里面含着很明显的个人特质。
孩子们的每次改变,都伴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周五听写了随堂练习的字词,都很好,全对的很多,写字的速度也快了一些。就好像有些事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就会了。
当然,作为老师不能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自然而然的前提是老师们要埋好种子,打好伏笔,并且用心呵护。
孩子们在手工课上第一次尝试了藤编。一进教室,仿佛进了藤编厂,藤条在一双双小手里飞舞着,有模有样。也有人体验到了挫败感,面对自己的第一个小板凳,撇撇嘴,强忍着泪,转身坐在角落里,大写的“我想静静”。
我跟刘点点预定了一个馒头筐,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坐等。
端午节快要到了,丁酉班打算献上一首《鹿鸣》。才短短几天,孩子们就掌握了旋律,重复的词句也记住了大半,下周再巩固下就可以了。
数学练习每天都有,朗读每天都有,有趣的学习背后也需要枯燥的练习加以辅助,朗读可以培养语感,读出来,就知道懂没懂,一句话里的字词之间,留白并不是等距的,而是有呼吸有节奏的。
以上是这周的内容,期待下周更多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