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那些看过的纪录片心情随笔
《西南联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西南联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 X努力成为有趣的人Y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6:28 被阅读10次

    第一次熟知西南联大来自电影《无问西东》。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每天轰炸,住食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一所学校的学风。教授笔耕不辍,学生穿越整座昆明城听课听课.......这是中国最穷的大学,也是最好的大学,也许它仅仅存在了短短8年,却达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无数足以标榜史册的教授学子云集于昆明这座小城,那是一段无比艰难却又迸发着无限自由的时代。没有灯光,学生顶着月光读书;一年四季无法洗澡,四十个人挤在满是臭虫叮咬的房间度过一个又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彼时全国经济不济,教授住在廉价的房屋,与猪羊同起居。

    令我印象深刻的金岳霖先生,在战火的闲暇间,大多数参考资料在迁校期间被日军炸毁,只能凭借依稀的记忆著书,在日军轰炸的空隙时间著成的70万字著作在一次轰炸中被付之一炬,教授多年来煤油灯下,战火中凝结的心血顷刻间消失殆尽,可没过多久,他又打算重写,这样的毅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如今还能回想起白发苍苍的老者动情的回忆着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那段演讲稿是初中学过的,也是考试要求背诵的内容,背过便是背过了,不知过了多久,也忘的一干二净了。听着那些熟悉的话语,我呆呆的思索着,慢慢能感受到当年只道是寻常的话语中深藏的苦心。也能想到如今很多让我们习以为常或不以为意的语句,或许都深藏着深重的心血。

    日本侵占平津后,许多高校的师生不愿留在沦陷区苟且度日,为日军服务,有人步行,有人坐船,坐船的从香港周转,经越南缅甸进入昆明,有人在国外,特意赶回国,横跨太平洋,大西洋,一路奔向昆明,更多人是步行,他们步行上千公里,从平津一路走到昆明,在这一路上,他们交流诗歌,探讨学术,处境虽艰难,却也更增强了这些教师学生的爱国心。他们来自五面八方,齐聚昆明,在这片土地下让中国学术如泉水般喷涌勃发......

    在这里,费孝通写成《乡土中国》钱穆编撰《国史大纲》,金岳霖完成书稿,华罗庚完成第一部数学学术专著,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一门新学科........

    那时候的人啊,真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爱国上,在自己的领域探寻救国之路。就像有一种强大的信仰支撑着他们抗过那些恶劣的条件,我想这是现今中国人理解不了的爱国心,有些事情需要经历,并不是简单感知可以感知到的。什么是民族存亡间,一个民族要让你们这个民族永远消失于世间,或许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让民国学术如此群星闪耀吧!

    最令人的动容的是第三集末尾,南开大学80年校庆,老人们来自各地互相搀扶着进入礼堂,与碰到的同学亲切问好,寒暄几句学校里的某某。看他们与老同学交流的神情,依稀能望见他们仍青丝满头的样子......多少年后,我们也会这般,可回忆青春时,我们又能剩下些什么,穷尽这大学四年,以求最后不是碌碌无为。

    纪录片的素材主要来自教授学生的著作、日记,还在世学生或他们的儿女。听那些说话都费力的

    耄耋老人激慷的唱着联大校歌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吾辈当自强!

    “这些在中国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在当时无非就是西南联大那些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的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南联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c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