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发小,体制中人。正直、善良、聪明、勤奋。
从小,学习就不用家里操心。念了大学以后,因为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在,不远游”,带着一个什么什么全国优秀毕业生的名头回到了家乡。误打误撞进了机制内。其实原本有机会留到大城市里闯荡一番的。但是没有“如果”。这样就回到了四线的小城市。
工作以后,虽然不至于996,但是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周末还自愿加班,就是为了把工作做到最好。可是,,,这些年,体制里劣币驱逐良币。两任一把手都相继进去了,当政十多年间,用的都是什么人哪?有关系、有路子的都上去了,却未必有本事,难怪城市发展的慢。小领导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仕途,什么队伍发展、人才培育统统靠边站。组织的阳光常年照不到这里。在四线城市,似乎裙带关系更有用。老实人没有平台、没有位置。
我的发小一根筋,大概就是那种新世纪十大傻的第一傻,只知道干活,太实诚了,哪怕牺牲自己,哪怕透支身体,哪怕家人生病也没能多点陪伴,精力全部都放在的工作上。练就了十八班本领,公文写作、工作协调样样拿的出手,带着自己的小部门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哪怕每次群众测评都是第一、年年优秀又怎样呢?新来的领导要扶持“自己人”,而她又不善于站队,不善钻营,不会去取悦领导,轻而易举地就被边缘化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在一边工作一边还读书,读了硕士、读了博士,在浩瀚的书海中寻求真理和寄托。那几年看着真是辛苦,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没有娱乐。一边忙工作,一边忙读大量的著作、写论文。别的同龄人在忙着跑路子,争位子,她呢,忙着啃书,可怜的。她的委屈从不向别人说,心理受伤了默默自愈。
有时候,很是心疼她,要不要这么坚强。可是她说,“要懦弱给谁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心理明白。低三下四、趋炎附势、放弃原则的事情真的做不来”。我说,你这样只知道干工作的傻瓜,领导才不稀罕呢,领导喜欢的是吹牛拍马能忽悠的;照顾的是官二代的,你这种没有背景,又不会搞点利益输送的,冷板凳一直坐着吧。她瞪瞪我,“那就这样吧”。
如果不是在这个四线城市,到了真正拼实力的地方,或许她会有更好的发展。但真的没有如果。真的可惜。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逾时经常性地、反复地思考,它们在我们心灵中换起的惊奇、赞叹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实时更新、有增无减。这两种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她的心里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我觉得,她是个有信仰有坚守的人。
作为朋友,只能默默地关心她、鼓励她。只要她真的开心了,比什么都重要。与其委屈内心放弃原则,不如这样对得起良心、开心做自己!但愿时光不负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