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毕业,8月底,我进入宁波一私立学校执教初中语文,初出茅庐,语文教材也远不是读书时的样子,我的眼前除了茫然还是无尽的茫然,就这样我迫切地需要提升,自己也主动寻求专业发展。机缘之下,11月末,于网络中“遭遇”“教育在线”,遭遇”“新教育”,遭遇”掌门铁皮鼓(魏智渊),于是立即写阅读史,写申请书,当时的申请理由是:
我于今年六月从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毕业,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八月底,来到了浙江省宁波市求职。九月一日,开始在宁波一所私立学校任教,教授两个班语文。
任教两个月以来,渐觉力不从心,并不是知识水平不够,而是个人的教法有些传统,已不适应现在的教育状况。作为教师教授很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一直在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最主要是改变自己的教法去适应新教育新课改,或者说打算在自己身上进行一场“变革”。但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以及无人指点,“变革”一直收效甚微。
机缘之下,看到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便仔细地看了相关介绍,一时心潮澎湃,觉得这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可以提升自己的平台。于是有了想加入的想法,而且十分迫切。可能会很忙,但我的志愿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些是必经之路,并将甘之如饴。我志在教学,网师开设的课程相关教材已经买了一些,我已做好一切准备,就在等待机会。请允许我入学,再做一次“学生”。
感激不尽。
就这样,自此“嫁入王室”(加入网师),由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到南明,现在仍然追随着他们。当时加入网师——现在是“新网师”,完全是奔着掌门、干老师、马玲等几位大咖而去,我深深折服于他们的专业深度与全心为教育的心,现在亦如是。
当时稚嫩的文字下是一颗热烈、向上的心。而今,八年已逝去。
八年间,干老师、掌门辗转于多处,我的心、我的小小的理想也随他们辗转。同期与后来加入的童鞋都在迅猛得拔节、成长,由于我并未真的沉浸于课程之中,我虽然表面上与他们一同修炼,我的长进却有限(这与我的惰性、遭际、顽固的浅薄思想、知识结构等紧密有关),因而,每次看到昵称前面的“2010”都是万分的惭愧,更加不敢发言,以显自己“老资历”下的浅薄无知。
虽然如此,我还是受到掌门极大的影响,比如关于读书,关于教育,关于做人,关于做事……或许,掌门根本不知道我是何方小卒,但是毫不影响我把归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他不仅是我的罗盘,也是我的航向。
读过掌门的班级随笔,买并读他的《冬去春又来》(教学日记集)、《构筑合宜的大脑》(阅读指导),选修过他主讲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也曾帮(或许并不恰当)他录入文字,每每震撼于他的学识,他的思想深度,他的文笔,总是会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怎么会有这么牛的人?这样的人到底是如何造就的呢?天赋如此,还是后天所为?我一辈子恐怕也达不到他的一成。
本月7号,在运城举行了“全国首届深度语文研讨会”,干老师、掌门、王开东老师等一些大咖到现场研讨、指导,我在cc看了直播的全部内容,对他们愈加敬佩,对他们抵达的境界愈加向往,这种向往便化作了深刻的反思与热切的读书——当然希望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反思与阅读。
恰好,掌门的绝版书《语文课》终于被我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到”,。书到手之后,立马阅读,并对照我自己的教学、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真的是爱不释手,酣畅淋漓,当年的掌门已抵达如此境界,真的佩服。随后,再次百度能够在网络上找到的掌门的授课记录、教学设计,去读,去研究。
本来打算写《语文课》的读后感作为今天的打卡内容,竟然写起以上这些,无妨,就当作再次表达对魏智渊(铁皮鼓、掌门)老师的无比敬意吧,倒是期望他别打喷嚏。
——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