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一个帖子,对于一个当父亲的人来说,触动很大。希望大家都能对照一下,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是这样。
镜头一:有一个家庭在玩捞到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妈妈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爸爸在看孩子捞鱼。父母的打扮都很时尚,从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车钥匙串也能看出来收入不会太低,至少也是中产。但这对父母的唠叨、抱怨便从未停止。“诶诶,你好好捞,衣服袖子都湿了。”是妈妈。“你过来,这边鱼多,快捞。”是爸爸。“我来吧,你看你,才捞那几个。”爸爸说着一把将小网子夺过去,“捕鱼神将”爸爸捞了几网以后,池里的鱼基本没有了,他心满意足的坐回去,得意地告诉儿子说“你要这样捞”。
男孩则一脸寥落地接过小网。
镜头二:另一个家庭,一岁的小宝也在捞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由于技术含量对于他来说实在太高,捞鱼也就变成了倒水、洒水、傻笑、叽里呱啦表达自己不知所云小情绪的活动。宝宝虽然捞不到鱼,但依靠父母偶尔的救济和配合,在欢实地奋斗着。
其中的事自己也做过,其中的话也曾经说过。现在回首觉得有些难为情。是什么让我做做出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让自己有这样的言语?
仔细想想自己发生的过程……那是一个秋天,夜晚凉爽,适合出去走走。当时儿子也是四五岁,本来计划是带儿子去广场,在广场上让他找同龄人玩耍,然后自己也可以在附近散散步。
然而在路上儿子非吵着要玩钓鱼的小娱乐游戏,由于钓鱼的地方狭窄,自己只能陪着儿子,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自己就觉得会特别无聊,于是严厉的拒绝。然而儿子碎碎叨叨的性格开始发威,一路上不停的念叨为啥不让他玩,我只是说,那有什么好玩的,去广场还好一些。然而这个“为什么”被儿子一路念叨,只好说,你选游戏项目,你觉得不好玩其他的游戏也不允许玩……儿子答应了。
随后找了一个游戏摊玩,开始的时候,儿子还比较有兴趣,一下子就把小盘子装满了,然后倒进去,再钓……几次后,儿子觉得不好玩了,便开始用小盘子玩水,衣袖也被搞湿了。这时,由于自己的心理期望没有达到,现在又弄湿衣服,所以火气就上来了。斥责他弄湿了衣服,又指责他该钓鱼就钓,玩什么水?
儿子也比较怕我,看到我火气上来后,也不敢再玩水,但是不高兴的表情总是挂在脸上,钓鱼也没有了兴致。
于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被毁坏了。
首先是自己带儿子出去是带着“两便”的想法去的。当自己的愿望没有达成的时候,总有一股子的火气。儿子弄湿之后引爆了这股火气。自己想想,有必要吗?
一个美好的夜晚,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作为一个大人却不知道去调节,却对着四五岁,朦朦不懂事的小孩子发火,说明自己还不够成熟。
对于孩子需要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责骂。儿子快乐的游戏,虽然弄湿衣服,在秋风刚起的时候玩得太久确实怕感冒,但恶言恶语,只会引发孩子的逆反之心,伤害小孩子快乐的身心。
现在,只能告诫自己,将来对第二个宝宝的脾气好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