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建的石窟

作者: AgnesAware | 来源:发表于2023-05-14 13:46 被阅读0次

近日去看《寰宇古驰》典藏展,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视觉复刻,让我想起了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看到的克孜尔石窟123窟顶的重建。博物馆是整窟复刻,顶是克孜尔石窟的真迹,四周的壁画是临摹原作的线稿,当时还坐在那看了一个纪录片,讲述复原这个窟的工作。


Photo by Abby

周末看完了罗依尔的《敦煌遇见卢浮宫》,里面提到了艺术在地性这个概念,又让我联想到重建的123窟。这样的重建是不是也是艺术在地性的一种呢?第一次见到博物馆这么展示壁画,还是觉得蛮新奇,尽管四周的壁画大部分是线稿,但走进窟内抬头向上看到穹顶上的八幅菩萨像时,还是叹为观止。跟在莫高窟看到的石窟造型不同,壁画上人物的形象也非常不同,受印度的影响更大,以男性像菩萨为主。


Höhle der Ringtragenden Tauben from https://www.humboldtforum.org/de/hoehle-der-ringtragenden-tauben/

在海外看到这些因各种原因流出去的中国文物,心情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当你看到这些被切割下来的不完整的壁画残片,真是各种情绪都很容易上来。这些残片无声地告诉我们没有永恒只有无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什么是无常,似乎是有点残酷。

对这个窟念念不忘,我觉得与记录下复刻过程的纪录片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做好这个窟,研究人员实地到了克孜尔石窟的123窟勘查,他们在柏林研究了那么久的克孜尔石窟的作品,却是第一次来到作品起源的地方。这是一个目前还未对外开放的窟,位置不太方便接近,环境不太友好,进窟也有点困难。

陪同人员中有龟兹研究院的赵莉博士,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过她(https://www.jianshu.com/p/d30995ce85f4)。她研究工作的其中一项,是对现存能找到的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残片、壁画手绘稿、照片等实物和影像中的内容,与现存石窟中壁面空缺的地方对应起来。听上去像是拼图一样,但这是没有底稿的拼图,而且在海外研究时,文献中有些张冠李戴的记载,还要对此鉴别,非常专业且耗费精力的工作。

回到柏林之后,研究人员把还留在123窟里的壁画用线稿的方式画在毛坯壁上,让观众一眼就能清晰地辨别出哪些部分是真迹。而在中心佛坛重建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根据当年Albert Grünwedel留下的记录,割这些壁画的时候,佛坛上就已经是空无一物,只在理论上是佛头部位的后壁上留下了光晕(导览牌中用的是gilded body halo,与Mandorla同义)。


Großer Mandorla aus Holz from https://sammlungenonline.humboldtforum.org/de/objektkatalog/130082-grosser-mandorla-aus-holz
Photo by Agnes

那么佛坛上当初的形象也只能靠后人的想象了,但有一位研究人员想到了库房中有一个同一时期的木质Mandorla,档案标注来源是尼泊尔。他认为把这个Mandorla放在这个地方很合适,试验之后的确也发现风格很接近,也与整个窟比较协调,也让这块木质艺术品在1945年之后再次展现在观众前。如果不是后续看了纪录片,都不会知道这块Mandorla原本不属于这个窟。


Photo by Agnes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重建肯定是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品展现出来的内容。在顶部用冷光打向壁画,人物清晰可见栩栩如生,还能看到两两互动。非真迹部分用线稿来替代也是诚实地体现了这个窟的不完美,比起用仿古临摹的方式做成看上去很完美的样子,这样的残缺但真实反而能感受到壁画最初的神韵。就像莫高窟中后人修复过的一些前朝的壁画塑像,看上去是完美了,但却失去了原作的魅力。每个特定的时空都有其独特性,后世再好的修复也无法完全还原,更有可能的是“破坏”。

我对犍陀罗风格的壁画和雕塑了解得不是很多,第一次看到真迹是在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当时对龟兹文化就知道有一个叫克孜尔的石窟在新疆,对这些看着跟中原人长相不太一样的菩萨都不太了解来龙去脉。这次碰巧查到了克孜尔石窟在海外收藏最多的地方,加上之前在阅读解读敦煌艺术品的书中看到过克孜尔石窟中的菩萨风格形象在佛教东传过程中的演变,算是稍微有点理论知识储备。


Photo by Agnes

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这样的古迹重建非常有利于观众理解石窟艺术,能感受其散发出的魅力。通过纪录片,我也佩服文物保护工作领域的研究人员,既要将人类文明中的高光时刻向世人展示,又在思考如何有效地传递文物本身能带来后人的各种历史文化精神价值。对壁画的保护既有像123窟顶壁画那样严格计算控制环境还外加玻璃保护,也有直接把残片挂的展厅的墙上展示而没有其他特别的保护。这与我在莫高窟看到的壁画保护不太一样,但也不是很懂这块文保领域。

一直没有提笔写这段经历,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对此一知半解,也不知以什么为主线。这两天看的展和看的书让我决定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参观时的记忆已经有一些错位。也许是内心很想把世间还有这么美的文物告诉大家,但同时又担心自己表达不清楚,反而一直在拖延。不过下次我想还是在新鲜参观完后就记录下来,至于写得如何那是另一回事,但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不及时写下来,有些念头与想法也许再也不会来到我的脑子里。

—END—

参考资料:
Sammlungen im Humboldt Forum Online
https://sammlungenonline.humboldtforum.org/de/objektkatalog
The Collection of Murals from the Kizil Grottoes in the Museum of Asian Art in Berlin, Germany
https://hal.science/hal-03221049/document
【一席】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
https://v.qq.com/x/page/d3360fy1rbb.html

相关主题推荐阅读:
《命运多舛的壁画》:https://www.jianshu.com/p/d30995ce85f4

相关文章

  • 2018-07-2

    游云冈石窟 中国的三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莫高窟,今天我来到云冈石窟参观,云冈石窟建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

  •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

    中国四大石窟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你知道麦积山石窟在哪里?陕西、山西、河南、甘肃? 麦积山石...

  • 游麦积山石窟

    中国有四大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去过了壁画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塑的龙门石窟...

  • 豫见中原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之前路过洛阳好几次都没去过龙门石窟,下寺村离洛阳龙门石窟只...

  • 龙门石窟的历史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

  • 山西游记|云冈石窟(二)

    迈过“入佛知见”门廊,正式进入云冈石窟核心景区。随着大家慢慢前移的步伐,我认真地欣赏着,并不断被那美妙、神奇的石窟...

  • 走西口·大同之世

    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至此,已经都去过。去之前,想得很多。到了面前,反觉灵泉枯竭。...

  • 旧相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 晨间日记2019 5 6梁羽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折射出的微粒社会,颗

    继续整理,韩志邦呆在石窟里,饿了就把豹子烤来吃,无意中发现石窟上有各种图像,练来精神见长。 过了几天被搜索的禁军发...

  • 读书笔记 37

    四、石窟摩崖造像 1.石窟 (1)概述 ①来源及发展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鼎盛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重建的石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p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