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最近,我所生活的小城,发生了两件案子。一个人为了讨1万元的债务,光天化日之下,将两个孩子的母亲割喉;另一个案子今天也引起了轰动,一个被讨债的人,持枪劫持了人质,与警方进行了长达20小时,特警投了四颗震爆弹,而他也一度欲开枪自杀。
做新闻的原因,时时忍不住追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因为如此细微的原因,最终萌生杀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都隐藏著杀人欲望?要怎样的引信才会跨过杀人之门?是需要一时的冲动,还是动机、环境、时机、导火线缺一不可?以及,什么摧毁了人的良善。我想起电影《白日焰火》,一个妩媚轻盈的女人,赔不起一件两万块钱的貂而杀了人。推送一篇影评,虽然电影已成往事。
南方小城,五月份开了一个幻彩摩天轮。入夜之后,霓虹斑斓,倒影在岐江中,把江水搅动得粘稠而暧昧。
四月的时候,去电影院看过《白日焰火》,冰冻的春江下,溪流奔腾,缓缓消融。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夏天,闷热空气停滞,汗涔涔的黏着感扑面而来,闷热模糊而急于发泄。廖凡穿着白色背心和白色衬衫,在一个不知名的旅馆,和即将离婚的妻子打着扑克。一只花斑瓢虫落在了白色的床单上。然后是漫长的冬天和流动的雪夜,冷静而晦涩的故事沿着午夜的冰冷的铁轨,不动声色的铺展。
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清晨的石板路,走进洗衣店的素净生活,有倾诉秘密的树洞,抑郁的时候可以去窗台抽烟,深夜乘坐轻轨穿过城市明明灭灭的灯火。桂纶镁的口红在黑夜里,一朵无根的玫瑰,仅依靠空气就可以盛放。一转身,盈盈可握的腰肢,以及高领毛衣下裹着的,紧张而热烈的身体。晶莹而深邃的眼眸,在冰冻的夜色里,如一湾消融的春水。雨打蔷薇花欲坠,电影呈现出一种开到荼蘼,大厦将倾的氛围。
美得心旌摇曳的女孩,却因为一件貂杀了人。好好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
事有因,则必有果,也将时间导向另外一条河流。英俊深情的王学兵,从此隐匿于黑暗中,成为黑衣夜行,喘着浑浊的粗气的猎食者,而人生落拓的廖凡,一场电影后,原本以为赢得爱情,可以从此绝尘江湖,载酒人生,终落得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放一场白日焰火。无力、徒劳,浓重的宿命感。
东野圭吾有一本小说,名叫《杀人之门》,讲述一个善良如何被社会结构一步步摧毁的故事,探讨人性的黑暗面。小说一直在追问,人的内心深处是否都隐藏著杀人欲望?要怎样的引信才会跨过杀人之门?是需要一时的冲动,还是动机、环境、时机、导火线缺一不可?如果杀意有一条界线,一旦跨越便会成为杀人凶手。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成,少时,“我”家境优渥,受人艳羡。但几乎就在一夕之间,祖母猝死,母亲出走,父亲沦为废人、债台高筑……“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无处凭依。这仅仅是开始,连绵的厄运自
此如影随形。初恋情人离奇身亡,多年血汗积累化为乌有,一心期待的婚姻变成无休止的噩梦……每当境况稍有好转,“我”总会莫名地坠入深渊,但又在即将粉身碎骨
时被人捞起。“我”隐隐察觉,冥冥中有人操纵“我”的命运,予取予求。奇寒彻骨的杀意如毒蛇般啃噬“我”的心,催促“我”跨越杀人之门……
跨过杀人之门,也不过是因在濒临崩溃与救赎的幻象之间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及至防线崩溃。桂纶镁杀人的原因大抵是如此。洗坏了一件貂,她还不起钱,被胁迫与之开房,一次又一次,在耻辱与无奈的中往复挣扎,及至于内心的弦崩到极限而断裂。为了两三万块钱而杀了人,很难理解,又不难理解,所谓人生的困境,原不过如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的贫瘠图穷匕见。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可以用一件貂而逼迫一个女人扭曲心灵,隐忍耻辱,委身开房,也正是这社会结构将人的良善逐渐摧毁。
然而,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白日焰火》还不足以捧到柏林奖。
杀人和爱一样,皆源于不死的欲望。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钱德勒评《白日焰火时》引用了顾城有一句诗:睡了,莲花;醒了,瓢虫。一次次临近,迸散,成为千朵莲花,在人间把手指合拢。顾城,被砍杀,也砍杀爱人,和电影一样的,对爱的偏执与扭曲的占有。在电影中,和杀人纠缠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欲望和不动声色的深情。他说,崩散的千朵莲花,就是一场白日焰火,在一场徒劳的美丽中,结束以及无奈的谅解。面对廖凡,桂纶镁不是不知该闪躲,洗衣店老板的骚扰,她也不是不能反抗。是的,她喜欢这种被胁迫的紧张感,也喜欢这种危险游戏,喜欢如履薄冰,游走在爱与深渊的边缘。
“最端正的杯子,是桔子,它在树上跳舞,一滴水也洒不出来。”然而,人不是桔子,不是水,人总欲望得到他不配得到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