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顾史
在“读者荐书009”《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中,作者皮耶罗·费鲁奇提到了“核心家庭”这个概念,并分析了新的家庭模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育儿的焦虑。
读者荐书009《孩子是个哲学家》社会变化,直接带来家庭结构变化,以前的那种大家族消失了。在大家族中,通常是祖父母、叔伯婶、堂兄弟姐妹,甚至还有朋友,大家共居一处。这种家族共处的大家庭中,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在整个家族的照看下成长起来的。堂兄弟姐妹的陪伴,保证他的成长不会孤独,叔伯父母的存在,确保他可以学习更多的人生经验,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未出家门,一个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社会生存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交往。
这种模式,带给父母的便利很多,他们不用单独决定自己孩子的教育,总有一个家族性统筹式的教育形式会解决孩子的教育和社会生存能力。但是,家庭结构改变之后,更小的单一核心家庭成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夫妻与孩童构成的家庭,结构上单一,家庭生活内容相对单调,这时候,父母两人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孩童的教育,又要面对功利化社会竞争的强大压力,焦虑感成了核心家庭中父母亲最深刻的感受。
有人分析过当代家庭育儿焦虑感的根源,认为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缺乏了解,缺少教育学的知识,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社会竞争的压力太大,父母想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以及父母因自身无能而产生的育儿的恐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次我们推介了5位亲子教育方面的大师级的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希望他们的智慧能帮助普遍存在的充满焦虑感的中国父母。
01
《睿智的父母之爱》
作者:[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中国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大概都会听过苏霍姆林斯基。1981年,他的教育著作被引进中国以后,曾掀起过一个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热潮。虽然随着国门打开,国外更多教育理念涌入中国,但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在中国教育界乃至很多父母心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想要找到一位帮助中国父母解除育儿焦虑的大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第一本进入中国的著作叫《要相信孩子》。从这本书开始,他就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断强调,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和关心。他说:“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只有关心、信任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有教育,也只有在爱的教育中,我们才能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的特殊的素质,让这些天赋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是“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
这本《睿智的父母之爱》,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写给父母亲的。在他看来,许多家长完全不懂得该怎么教育孩子,怎样塑造他们的性格,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虽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诚实、对社会有益的人,但不幸的事情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教育孩子。
所以,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应该让家长尽早接受“家长教育学”的训练。他认为,很多年轻人虽然成年结了婚,但他们对生儿育女毫无精神和知识上的准备,面对家庭教育,他们茫然无措,像大字不识的文盲面对哲学命题。他建议,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有计划地开设“家长教育学”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里,教授给年轻人如何在成年后学会从思想、心灵和情感上去爱一个人,同时,也要教学生在成年后关爱自己的孩子。
在“家长教育学”课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教给年轻人责任感,要他们对自己、对家庭,更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有责任感,要学会探寻自己的精神世界,并积极地去影响自己的家庭;这门课程要教诲年轻人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使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变得更加高大,要年轻人们学会珍惜孩子美好的内心世界,积极引导孩子坚信心中对高尚、美好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接受过这门课程教育的人,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爱,能够理解家庭的道德价值。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描述了睿智父母的样子:他们应该学会借助自己的家长教育学素养,带领孩子学会思考,引导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一方面,让自己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延续,另一方面,也为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
02
《朗读手册》
作者:[美]吉姆·崔利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02年,在一场40万美国学生参加的ACT考试中,克里斯托弗获得了满分成绩。成绩公布之后,克里斯托弗的父母亲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他参加了哪些考前辅导班?”答案让绝大部分追问者失望,他并没有参加什么特殊的考前辅导班。如果说有,那么就是从婴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克里斯托弗的父母亲,每天晚上,为他和他的弟弟朗读30分钟,甚至在他们学会自主阅读之后,这种朗读也没有停止过。
吉姆·崔利斯这个故事记载在《朗读手册》这本超级畅销书中,书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与推广专家。1979年,崔利斯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宣传朗读对家庭亲子教育、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随后,以这个小册子为基础,这本书得到不断充实、修订,销量达数百万之巨,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经典。崔利斯也因为提倡阅读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很多谈亲子教育的书,都会把目光聚焦在父母亲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了解孩子这方面,这类书,讲原则、理论多过讲可操作性强的技巧。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教育大国,其实家长们更关心的是怎样的教育手段,才能既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奢望不是不可以达到,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
我在《好爸爸,每天坚持15分钟》(点击查看原文)这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朗读手册》这本书。崔利斯认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因此,学校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能够对阅读有一种渴望。崔利斯这本书的想要解决的,就是通过大量数据和例证,说服更多的人,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内心成长和未来的学习有实际的帮助,而想要孩子喜欢阅读,应该从家庭朗读开始。
崔利斯在书中引用了《成为阅读大国》中的论述:建立孩子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读得越多,理解力就越强,就会知道得更多,就会更加聪明。崔利斯甚至以解密的口吻揭示,大家都认为美国的教育好,而美国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每天15到30分钟的家庭朗读。全书中,崔利斯在不断强化这个概念,并不断劝说家长们,朗读不仅仅在学校,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家庭里的朗读,不光能提升学生的成绩,还能在同一个朗读材料中,形成感情的传递,产生更多的家庭共同话题,这种活动,一箭三雕,确实是兼顾学习和亲子教育的方法。
03
《目送》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龙应台《目送》中的这段话,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龙应台是著名的台湾作家,一支笔无比强健,读她早期的文章,例如《野火集》,她批评的力度能透过每一个字凸显到我们面前,劲力不减。而这样一支健笔也一样有柔情的时候,她先后写了《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三本书,都是以亲子之间的柔情为核心内容的。《目送》是其中一部。某种意义上讲,这三本书,其实都可以作为亲子教育的经典读本来阅读。
这是一本散文集,并非专门谈教育,更多笔墨用在写父母的衰老和死亡、兄弟携手同行、儿子离别,以及聊这个看似刚烈的女作家内心的脆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部分,是龙应台写自己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共同面对时间的流逝,看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最终只剩背影的这部分内容。所谓“目送”,其中既有自己目送孩子的背影,也有自己满含泪水目送父母的背影,而自己的背影也在别人的眼中。
龙应台这本书,每个字都不离开人的感情,而核心则是写人内心的慈爱。慈悲之情流走在文字之中。把它当作一本缓解父母育儿焦虑的书推荐,重点不在于谈方法和理念,而是感情,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背影,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真的就是渐行渐远。这些文字先感动人,然后再告诫每个父母,生命是一个无法折回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陪着孩子,跟着孩子,望着孩子,用爱让自己释怀,这时候,再多的焦虑,其实都是多余的了。
04
《孩子的宇宙》
作者:[日]河合隼雄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河合隼雄是学数学出身,获得了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博士,成为日本第一位取得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的心理学学者。他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文学、教育、社会问题等很多个层面的问题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尤其在儿童教育方面,有像《孩子的宇宙》《孩子与学校》《孩子与恶》等经典作品。他的诸多著作中,有一本村上春树迷会感兴趣的书,叫作《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村上春树把他视为良师益友,而著名漫画家几米的很多灵感,据说也是从他这里得来的。
河合隼雄河合隼雄的诸多著作中,《孩子的宇宙》一书最为著名。对于这本书,只要读过的人都会产生大体一致的看法:这本书平实、亲切,深入、精准,虽然他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但在书中他并无半点卖弄理论和学术名词之嫌,而是以跟朋友聊天的语气,讲了一些稀松平常但人们又缺乏深入思考的故事。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用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例子作为素材,以此入手分析了孩子与家人、孩子的秘密、孩子与动物、孩子与时空、孩子与老人、孩子与死亡、孩子与异性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里的“宇宙”就是孩子的内心。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产生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读过这本书,相信这些家长会和我产生同样的感慨:孩子的内心世界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完整的小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孩子成功,让孩子长大,忘记窥视他们的宇宙,甚至会让他们的内心宇宙扭曲,这次是家长真正该感到焦虑的地方。
05
《夏山学校》
作者:[英]A.S.尼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尼尔有一句名言: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只会造就一些机器人。
A.S.尼尔不用想,他的这种观点,在正常的学校里都不可能被接受和执行,于是,他创建了夏山学校。
A.S.尼尔做过教师,当过刊物编辑、主编,1915年,他出版了自己广受瞩目的处女作《一个教师的日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关于教育,他出版了20多本书,其中《问题儿童》、《问题父母》、《问题教师》、《夏山学校》等书都颇有影响。《夏山学校》一书更是被当作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作品之一。
《夏山学校》讲述的就是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这所学校创办于1921年。在这所学校里,学生是完全自由的,没有人严格管束他们。当时的媒体把夏山学校称为“放任学校”,认为这所学校就是由一批无法无天的野孩子组成的。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这所学校里出来的孩子是一批没有被恐惧和仇恨摧毁过的健康自由的孩子。
尼尔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假如成年人不给他们过多约束,他们会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天性中最独特的部分。所以,在夏山学校,上课是自由的,作息也是自由的。尼尔创办了这样一所实验学校,用漫长的时间等待其中的孩子发现自我,展现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对于育儿充满焦虑的父母亲,这本书可能会过于胆大,虽然它是多半个世纪之前的作品,但是我还是希望有人愿意去阅读它。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来源于想控制孩子,不敢给孩子自由。在这本书中,焦虑的家长们可能会多多少少明白一点儿,多一分自由,自然少一分恐惧和焦虑,而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征服人类的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