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8月中旬,应林师之邀,有幸参加了“战略与艺术”沙龙帅园笔会。出席笔会的有陈宁尔、蔡景楷、张庆涛、秦文清、王可伟和盛大鸣等著名画家以及孟彦、吕国英、盛富春等军地文宣部门领导。活动气氛融洽,讨论热烈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启发良多。
帅园笔会
会上,既有入木三分的针砭时弊,又有系统切实的思路对策;既有东西方艺术的比较,又有中国画古今流派的分析;既有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前景的展望。提出的许多问题发人深思。譬如,信仰与利益问题,文化与教化问题,美育与传播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多与战略息息相关,不仅在大战略的范畴之内,还隐含着战略的理论根基。
帅园笔会安德烈·博福尔曾在总结前人智慧基础上给战略下过一个定义:战略“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这一定义在对象表述上为“解决其争执”有其狭窄性,思想方法上定语“辩证法”也有其局限性,但它把战略拓展到所有存在意志对抗的领域,更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战略究其根本,可以认为是一门意志较量的艺术。
战略要牢牢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意志源于思想,靠思想凝聚,靠思想培塑,而我们中国人传统思想的核心就在道义。道义的本质可以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中国自古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认识,古代发动战争十分讲究“师出有名”,强调出兵要有正当的理由,这个“名”就是道义。历史上讨伐的檄文,商汤伐夏桀的《汤誓》、周武王与商战于牧野的《牧誓》、陈琳为袁绍捉刀的《讨曹操檄》、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的《讨武瞾檄》、《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南下告示》等等,无不以大量篇幅围绕“名”作文章,列数对方罪行,牢牢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今天这个世界的道义又在哪里?它在国际法里,曾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等名下的世界秩序里,还在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权里。这种道义的存在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也有着相当大的欺骗性。
我们的道义在哪里?在我们的使命里,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以解放全人类为使命,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企求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当然,我们的道义不能也不需要通过军事对抗来实现,“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已经宣告了这种手段的愚蠢,而且军事手段也不符合我们“和谐世界”的思想与和平崛起的道路。
拿破仑也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那么,我们的路在何方?通过哲学的影响与主导以及文化的认同与同化,这无疑是方向。唯此,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以我们的意志构建起新的世界秩序,我们就能始终占领道义的制高点。
手持红宝书(图片来自网络)红宝书虽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现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如果现在我们自己都不愿真信马克思主义,不去真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文化产业化又有何意义?它的内核都丢了,一味的去迎合,去演义,只会是中国的一场灾难,永远也不可能站上道义的制高点。
战略以摧毁、瓦解或者同化对手意志为目的。
战争,掠夺资源和大屠杀永远不是根本,真正的残酷是以灭去一个种族的精神与意志为目的。同其文、灭其史,布己种、壮族脉,这是一种彻底的种族灭绝战略。
纵观历史,二战时的日本在中华大地上做过,但没有妄想成真,而从现实来看它却在中国的台湾岛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就军事行动而言,列宁曾说过:“在战争中最正确的战略就是尽量延迟行动,直到敌人的精神崩溃,足以使一个致命的打击变得可能和容易时才动手。”利德尔·哈特也曾说过,间接路线的 “间接性”,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常常也是物质性的,但却一定总是心理性的。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更足以说明这一点。
“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国力军力和异常强势的精神震慑力作保证,具体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以力量的威慑造成对手意志的瓦解,无论是单纯的军事力量还是综合的实力。盛唐时万国来朝,主动递交国书要求承认藩属国地位即是明证。而前些年来,菲律宾、越南宁愿将曾经的殖民者、侵略者请回来,也不情愿与中国合作,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一直动作不断,又是反面侧证。另一种是直接作用对方心理造成的意志瓦解,如配合军事恫吓或有限打击的外交、舆论、用间和氛围等营造而成的心理战。最典型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有秦末楚汉战争后期郦食其游说齐国归顺汉王刘邦也是如此。再一种是文化与价值观同化后产生的效果,这曾是隐藏在汉民族血脉里的战略,无论元蒙的铁骑和满清的八旗兵都要为之倾倒。这可能算是战略的最高境界,让对手认为这是他自我意志的体现却不真正自知。
二战之后,包括至今欧美采用的“西化”“分化”政策和文化霸权、价值观输出可以说也是深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苏联已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冷战期间曾流传一个苏联的笑话:拉宾诺维奇到资本主义国家出差,在那里,他给单位发了一个电报:“我选择了自由”。这事发生后,单位马上召开党代会谴责拉宾诺维奇,并要做出组织结论。在会议中间,拉宾诺维奇突然走进了会场。全场哑然。拉宾诺维奇说道:“我非常感兴趣,你们是怎样理解自由的。”
图片来自网络2013年底中国网络上发出“上甘岭已危,十五军安在”的警世呐喊,在国际网络舆论的绝地格局中大声疾呼,道明了这种样式战争的真实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火从来就没有熄灭过。如果任凭那种颠覆经典、抹杀历史、诋毁英雄的错误观念发展,就会严重腐蚀我们民族的意志,动摇我们立国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明确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对于塑造与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在如今有一部分中国丧失了“自信”的情势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这是毋庸讳言的,我们的身边、我们听闻的,也有那么一些中国人是不自信的。有的把大量的财富转移出境,有的想方设法地把子女送到国外。不谈特殊条件或特殊原因,确实中国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西方“中国崩溃论”的大肆宣扬之下,在部分所谓“公知”对中国政策和历史文化的肆意歪曲之下,在互联网对一些社会阴暗面别有用心的放大炒作之下,对于民族文化与历史英雄缺乏敬重,对于生活的社会缺乏认同意识,对未来的中国缺乏确定感,丧失了自信。但套用鲁迅先生在70多年前的一句话:“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图片来自网络当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仅是经济上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动出击,寻求认同、理解并使其信奉,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世界的共识和国家交往的宗旨,从而为中国崛起创造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最根本的文化根基。这是根本的,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必须要分清主次,绝不能看单了,仅如投资商看到的是经济发展的机会;更不能看低了,像有的网上诋毁的认为是到处撒钱当“冤大头”。
战略是一个集团的意志与另一个集团意志的对抗。
中国共产党通常在阐说领袖思想理论体系时结尾道“这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绝不是一句空话。在许多表述中,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第一代领导集体无愧为新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他本人也被称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可以认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设计师。由此可见,战略不仅仅是统帅的艺术。
但现实中,通常统帅或领袖的光辉会掩盖一切,“官本位”、对权威的盲从也往往导致了一些毫无价值的、仅仅是表面上的思想统一。全体智慧的结晶也就只留下了首长意志,表面上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执行中是越“左”越能表白自己忠诚的“绝对”,有时又成了下面肆意曲解、任意断章的个人意志。实质上却可能是别有用心,掩盖自己的屁股不干净,或是软抵抗甚至是用“软刀子”激起民愤的“捧杀”。毛泽东也曾说过,不假思索地接受命令是实际中最大的敷衍了事。
对于战略来说,当然有其机密的性质,但却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研究战略的只是在猜测,只是在“作注”,没有提出更进一步的战略建议。研究战略的各类团体必须从“作注”中走出来。特别是军队的智库必须参与到国家战略的制订之中,而不是沦为附属、落为附件。利德尔·哈特从大量的历史教训中找到一条具有决定意义的真理:纯粹的军事战略必须接受“大战略”的指导,因为只有“大战略”才会有更深远的预见和更广博的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作为统帅机构的一部分,作为统帅的“军事智囊”,在一切须以军事力量作后盾的国际政治中,在世界军事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发声或没有话语权,完全寄希望于统帅的意志,或是为其他系统所擎制,这样的境地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应是有前车之鉴的,郭、徐“两面人”的作派,还有当年大飞机的下马、航母的争议、南海岛礁的建设等等,诸如此类,都能找到其中的影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应该成为战略研究人员的座右铭,这也是战略的品格和独特性的本源所在。
对话战略与艺术上篇(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