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无论男女,一旦达到60岁,那么体能就会大幅下降。不知不觉间一些小毛病就出现了,往往需要药物陪伴。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体能逐渐下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尽相同。有的老年人为了家庭或儿女发挥余热,有的老年人热衷于麻将馆,有的喜欢逛公园,有的酷爱旅游,有的习惯于广场舞,有的被疾病拖累,整天呆在家里。
不论从以哪种方式生活,老年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养老。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居家养老,五保户去敬老院里安享晚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很多人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都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是去养老院养老。究其原因,有的家庭代沟意识严重,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家庭子女距离父母太远,他们不在同一城市,个别子女甚至于在国外,但父母却在国内。这在客观上促成了老年人到养老院里养老。
除了上述的养老方式以外,如今出现了一种具有创意的养老方式,那就是去寺庙里养老。
陈阿婆年过古稀,但她的身体一直比较硬朗。几天前,她逢人便说:“我经过再三考虑,自己将来的养老地点不是家庭,也不是养老院,而是寺庙。我不依赖子女和保姆,这样的话会为我减轻很多负担。”
李二妮问:“寺庙收留老人吗?那需要多少钱?”
“我听说有一座寺庙向所有人提供免费食宿,但是必须遵守寺规,每日里与僧侣共同生活。”
“你能耐得住那份单调的生活吗?”
“我一直偏爱寺庙的环境,晨钟暮鼓,这让人内心宁静,不为世事纷扰,那是一个修炼心灵的好去处。”
张三姑快人快语:“我姑妈原来是教师退休,她在50多岁时失去了老伴,后来去寺庙养老。在那里生活了十九年,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了,被儿女接了回来,因为那里已经不再收留她。由于子女有工作,家庭开销大,无奈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尽管姑妈有些不情愿,但是那也是实在没办法啊!如果他的儿子整天在家里伺候她,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了。”
陈阿婆说:“我主意已定,准备去看看再说。”
赵大伯说:“我听说寺庙里有年龄限制,达到八十岁就会被遣返,再说了能自理的情况下在哪都行,不能自理的时候寺庙是不会收留的。”
李二妮接着说:“寺庙是佛教徒的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孤儿院和养老院,他们肯定不会提供免费养老。”
张三姑总结了一下:“智慧的人生,哲人的洒脱,福人的归宿,解脱的境界,觉悟的彼岸!”
打破传统格局,老年人到寺庙里免费养老,这确实具有创意。但是这一想法能否变成现实,看来还有待于商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