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这本书,作者在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提到,“经济上最核心的变化将是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政府为辅助的全面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转变相对应的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将逐步“从正面清单过渡到负面清单”。
这让我联想到卓克老师前几年在直播课中所讲过的内容,科技创新模式分为“白名单模式”和“黑名单模式”。“白名单模式”相当于“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一切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行为需要经过审核和允许后方能进行;而“黑名单模式”相当于“法无禁止即可为”,只有发现了违法行为才制止,其他没有发现或者压根不知道的其他所有行为则默认合法。
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里,正面清单一般列举的是鼓励个体去做的事,相当于白名单;负面清单一般列举的是禁止个体去做的事,相当于黑名单。
从表面上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是互补的关系,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但后者往往比前者的适用范围更宽,包容性也更强,可以用“严管厚爱”来形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二者在适用范围上的差别。比如我们不想被某个电话骚扰时,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提供的黑名单功能来拦截;又或者不想接收某人的聊天信息时,可以使用微信提供的“拉黑”功能,顺便连朋友圈一起屏蔽。除此之外,我们和其他联系人甚至陌生人的正常交流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那如果手机通讯录或者微信提供的是白名单功能呢?我们在接听电话和加微信好友以前,先得提前把通讯录里关系亲近、值得信任的联系人逐个添加进白名单中,手机就会自动拦截或者屏蔽其他联系人和陌生人。
尽管白名单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了被陌生人随机骚扰的可能性,但无形之中把我们局限在很小的熟人圈子里。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使用这种功能跟与世隔绝没多大区别——估计只有像政要、明星、间谍或者逃犯之类有特殊需求的人,可能才用得上,但前提是他们不需要亲自叫外卖和收快递。
由此可见,黑名单(负面清单)是“宽进严出”,打击面小,覆盖范围更广;而白名单(正面清单)是“严进严出”,打击面大,覆盖范围较窄。
像前面提到政府在管理经济时,如果从正面清单逐渐过渡到负面清单——缩减政府审批范围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就能增大市场开放程度,扩宽行业准入范围,使投资环境更加公开透明,进而能够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和吸引更多外商来华投资。
相比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给予市场参与者的自由度明显更大。但作者同时也指出,“在金融领域里,负面清单式的自由比起正面清单的自由,常常更具破坏力”。
作者还提醒我们,绝对的金融自由化不仅会引发腐败,还常常导致金融危机,需要对金融行业的天然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对政府、企业来说,不管是使用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确实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风险和收益,权衡好利弊问题。
但对我们个人来说,负面清单往往比正面清单更有积极意义。正面清单往往提供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人看到自己好在哪里,在增强信心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自我膨胀——比如我们把需要做的事或者自身的优点、长处列入正面清单。
而负面清单是对过去所犯错误和教训的总结,让人看到自己坏在哪里,有助于反思和自省——比如我们把不需要做的事或者自身的缺点、短处列入负面清单。
就人的本性而言,负面清单有助于我们保持警醒和自律。类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名言警句,就属于负面清单式的提醒。
只不过和制定正面清单相比,制定负面清单明显困难得多。毕竟说自己“坏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克服虚荣心的影响,还得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虽然成功难以复制,但错误可以避免。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能光靠正面清单指路,还得靠负面清单避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