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重点,当能抓到重点的时候,事情完成的就会事半功倍。
就像打蛇,打蛇的重点就是找到蛇的七寸,只要抓住蛇的七寸,自然就能将蛇一举擒获。
今天讲一个关于柳下惠的故事,就是在历史上留下“坐怀不乱”典故的那个柳下惠。
只不过这个故事要从齐孝公开始讲起,齐孝公是齐桓公的儿子,他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但是因为他让宋襄公和楚成王不满,以至于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也不再与他往来。
齐孝公为此感到忧心忡忡,但是这时老天突然给他降下一个好机会,鲁国闹了饥荒。
齐孝公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趁机攻打鲁国一下,让各个诸侯国看一下齐国的实力。
于是齐孝公点起大军,准备攻伐鲁国的北部。
鲁国这时正因为饥荒,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没有力气打仗。
鲁王为此感到很忧愁,这时有大臣向国君献策说,最好找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去做说客,让齐国主动退兵。
但是鲁王不知道谁才有这个能力,那位大臣又向国君推荐柳下惠。
说柳下惠为人博学多才,但是因为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在一个叫柳下的地方。
如果柳下惠愿意出来做说客,一定可以劝退齐军。
鲁王听了以后就派了使者去请柳下惠,但是柳下惠却推说自己有病,并不愿意出面。
那位向鲁王献策的大臣又对鲁王说,可以让柳下惠的弟弟去做说客,柳下惠一定会把退兵之策告诉他的弟弟。
于是鲁王又让人去请了柳下惠的弟弟,柳下惠的弟弟听到鲁王的召见,就去请教哥哥,该如何说退齐军?
柳下惠对弟弟说:“齐王攻打鲁国,不过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如果用先王的旨意责怪他,齐国怎么会不退兵呢?”
柳下惠的弟弟很高兴,就回去对鲁王说,他已经知道如何让齐国退兵了。
鲁王就为他准备了礼物,让他带到齐国的军营中,去面见齐孝公。
齐孝公见到柳下惠的弟弟,很得意地说:“齐国来攻打鲁国,鲁国一定很害怕吧?”
柳下惠的弟弟却笑着说:“那些小人一定很害怕,但是君子,则一点都不害怕。”
齐孝公说:“现在鲁国既没有像施伯那样的谋略之士,又没有像曹刿那样的勇猛之士,况且今年又遭受了饥荒,田里连棵青草都没有,你们凭什么不害怕?”
柳下惠的弟弟不慌不忙地说:“我们没有什么凭仗,不过是凭借先王的旨意而已。想当年周公封太公在齐地,封我们先君伯禽在鲁地,并让他们割牲为盟,发誓后世子孙共同扶持周室,永远互不侵犯。齐桓公遵循先王的旨意行事,每次联合诸侯前都和鲁庄公现行盟约。自从您继位以来,我们国君日夜盼您能重振齐桓公的霸业,和各诸侯和睦相处。相信您一定不会做出违背周先王旨意、违背齐太公的誓言、毁坏齐桓公创建的霸业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是知道您不会这样做,所以我们才不害怕的。”
齐孝公听了这番话,想了想说:“你回去告诉鲁王,我愿意和鲁国重修旧好,不再进兵了。”
然后,真的就当天就班师回朝了。
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就这样被几句话消弭于无形了,有没有瞬间觉得柳下惠和他的弟弟真的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尤其是在那个咨询很不发达的时代,柳下惠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而且还能把其它国家的君主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一出手就是必杀技。
这样的绝招是怎么练成的呢?
古人说:“知己知彼,则百战百胜。”
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就可以百战百胜。
那么了解对方的什么呢?
我想从这个故事里给出的答案是了解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的意图,这是了解对方的关键。
那了解自己什么呢?
是了解自己的长处,还是自己的短处呢?
我想应该是了解自己的长处。
如果把这放在人与人相交的关系上来看,人都喜欢跟有长处的人交往,而不喜欢跟有短处的人交往。
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并且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是让自己受欢迎的一个关键点。
那么当自己有长处,又能找到对方的需求点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双赢的局面。
所以百战百胜,不一定是打败了别人就是胜利,最好的胜利应该是双赢,这样的胜利更容易带来长久的和平。
而这样的规律放在家庭中也很适用,而且用在家庭中会更广泛,不管我们是希望夫妻关系和睦,还是希望亲子关系和谐,我们都可以一边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边去寻找对方的需求。
当我们能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对方满足需求的时候,家庭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和睦。
当然关于家庭和睦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是要找到人生的大道,当我们用人生的大道去指导家庭关系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什么才是人生的大道呢?
我想那应该就是“慈悲”,也就是无私为我的“爱”。
想一想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对着佛祖五体投地的礼拜,不就是因为佛祖带给广大众生的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慈悲与爱。
你可能会说,一个凡人怎么可能与佛祖相比?
但是小婴儿生下来以后,大部分心智正常的父母都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这种不计得失付出的爱不正是同佛祖一样的慈悲、包容、无私无我,充满了纯净,感天动地的情感。
人的生命是因为有温暖的情感而珍贵,所以在家庭和睦的关系上,就只需要一个重点,就是创造温暖的情感。
家庭有温暖,生活在其间的人就会幸福。
所以创造温暖,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