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晚,不想回家做饭,带儿子出去觅食。这种情况我们娘俩的常态。
每次出去吃饭都很纠结,我问儿子想吃点什么,他也不知道,只说往这边走吧,这边吃饭的地方多一点。
我们骑着车转了两圈没有看到想吃的小店。儿子没有催我找吃的,而是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他内心的一个想法。
他说:“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小孩子也是有想法的,有时候我们在发呆,其实是在思考问题。可是老师总是会把我们叫起来,如果没有回答好问题,就会让我们罚站,上次我就因此被罚站了!我觉得老师这么做是不对的!”
我一听觉得儿子是想跟我说一些心里话,而他说的似乎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我回答:“小孩子有自己思考的事情是很好的,但是你得选择思考的时间呀!如果你在语文课上思考信息课,在数学课上思考语文课,那就是开小差,如果真是想好好思考那就要,集中精力听了,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样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就能很快思考出来,也不至于被老师批评罚站,你说是不是?”
儿子听了点头认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事情想要弄清楚,但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阅历去解释自己内心的疑惑。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父母,而是会选择告诉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伙伴。
因为父母有时候只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问题,那种居高临下的姿势让孩子很不舒服,有种总是被教导的感觉,而他们需要的只是理解与共鸣。
上了小学高年级,儿子很少跟我说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的事情,往往说的都是别人的糗事或者别人犯错的的事,自己是只字不提的。
当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他上课不专注,走路队懒懒散散时,我很震惊,因为我总是教导他上课要认真听课,作为班干部,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儿子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说:“我知道!”
没想到结果是那样的。得知实情的我并没有怎样地批评他,而是把我了解到的情况跟他进行分享,仿佛在说别人家的孩子。但我看得出他听的是心惊胆战,看他脸上的表情就明白了。
他以为我要揍他,但是没有,他反而不自在了,竟说:“妈妈要不你打我吧!”
刚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跟他说,以后不会再因为学习的事情打他了。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是帮不了忙的,只有自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才会刻苦努力,我相信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越是适当的“放纵”,孩子心里越是恐慌,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反而觉得似乎只有把学习搞好才好意思让我管他。只要我说不管他了,他就会难过好一阵子,心情低落好久。
或许这样也能够让他自己进行思考,自己到底是应该好好学习还是玩。能够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成长!
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过是一个“蹩脚”的启蒙者,彼此且行且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