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自认是仁者,而非智者,于是,乐山便成了我必去的一个地方。
乐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那还是五年前的国庆长假,我们一行四人从成都出发,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后,来到了乐山脚下。从东方佛都进门,沿着里面的旅游标志,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探径寻幽,一步一步地朝那有着世界之最的乐山大佛神像朝圣而去。
东方佛都里还真是佛像济济。最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尊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的坐佛,最动人的是那副眉眼,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过去,她都是一副恬淡安然的神情,眼睛里的那副安详仿佛看透了世间百态,向人间芸芸众生昭示着佛界的博大精深。可惜旁边的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尊佛像没有开光,所以就没有灵性,不要去参拜。仔细一看,还真是香火稀疏,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她的尊崇,我还是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向她鞠了深深的一个躬。
朝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我们穿过一个供奉着许多小佛像的深洞,站在洞口留影时,我竟然从照相机的镜头里发现了一团类似佛光的白晕,不禁喜出望外,赶紧叫朋友过来留影,从照出的照片看,果然在人像后有一团白光,仔细看原来是从洞口透出的光线在人身后的一种天然合成,还真像佛光的样子。不禁向同行的其他人吹嘘起照到了佛光,等他们两人在那儿赶紧抢拍时,却发现已没有了前面的景象,原来洞口的光线又归于暗淡,所以又看不见这束光芒了!
我在心里想,也许真是佛祖显灵了吧!这可真是好兆头,我不知从那积来的功德,佛会如此地青睐与我。念头一闪,心里又好笑起来,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明明自知那不是真的佛光,却还要如此地自我安慰!
也算是旅行中的一个小插曲吧!大家说说笑笑,一路走去。四川这地方还是好,山的缝隙里都能流淌出水来,比之于我们干旱的大西北,这儿空气湿润,绿树成荫,据导游讲,山缝中插根竹子都能成活,看来还真是中国之大,各有特色,我们那儿的大漠戈壁,雄关驼峰,尽显西北之沧桑雄峻,而这儿的钟灵毓秀,青翠欲滴,却又是另一番西南景象。
看来天下之大,真是地也不同,人也各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怪不得南方自古多才子俊秀,与这地气之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吧?乐山方圆这地方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郭沫若的故乡,若没这地势灵气的沾染,又哪来千古之美文?
吸附着地之灵气,我们打量起眼前这横亘着的乐山。导游介绍说,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山,顺着她的指点,我们神奇地发现,整体山形绵延而去,走势宛若一个曲凸有致的佛像在仰面躺卧,我不禁叹服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和独特匠心,使此山有了如此之造化,真是精妙绝伦,巧夺天工。
心头就有了点想不通,造物主为何偏偏钟情于西南这一块宝地,使这儿聚天地之灵气,凝万物之精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反倒要使我们大西北荒凉贫瘠,风沙漫漫呢?
这种心理的不平衡瞬间便得到了释然,世事本是如此,各有各的风水,各有各的造化,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我们所在的大西北,秦汉唐时期不是还风头正劲、雄风正浓吗,不知道怎么传承到现在已是西风东渐,日落黄花了呢?世上万物本就没有长盛不衰之事,盛极而衰是必然的规律,我们就没必要想不通了吧!
心头这一动,仿佛在这东方佛都里悟到了禅机,得到了佛的指点一样,不由得微微一笑,继续朝前走去(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