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上班这点事儿
出身农村或小地方,凡事要多听自己,少听父母

出身农村或小地方,凡事要多听自己,少听父母

作者: 黄昏的黎明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00:25 被阅读344次
出身农村或小地方,凡事要多听自己,少听父母

01

表弟今年高考刚结束,分数出来后,超过一本线95分,全省一万五千名左右,姑父咨询我该报什么样的大学?

“首选城市,再选学校,最后专业”,“能选北上广,先选北上广,如果选不了,就看南京和武汉,最后实在没得选再选西安”,“无论如何要报211,最好部属,哪怕专业差一点”,我给姑父了几条原则,并根据表弟的成绩给他推荐了几个备选学校。

后来,表弟打电话说,他爸想让他当老师,要他报师范大学。理由是,西安离家近,上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不花钱,以后不用担心工作。我问表弟咋想,他直言不想当老师,也不愿在西安上学,想去南方发达地方看一看。

同样出身农村的我很理解姑父的想法。对于一个年收入几万元的农村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况且现在就业形势不太好。姑父做出这样的选择兼顾了风险和收益,从他的角度而言无疑是最理性的抉择。

不过,他忽视了两点:一是表弟不喜欢当老师;二是表弟的人生也许会取得比中学老师更大的成就。

他犯了中国大部分父母,尤其是农村或小地方的父母都会犯的错误:以爱的名义,既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也不相信孩子能力

好在是,姑父后来还是听从了我的建议,表弟最终也被南京一所部属211高校录取。

02

之所以给出表弟那样建议,也是基于我的个人经历。

它使我深深明白:眼界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将决定你拥有不一样的眼界。

七年前,高考成绩出来,填志愿时,父母希望我上军校。理由是,军校不花钱,分配工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队里有认识的人,以后在晋升上帮得上。

班主任认为我的分数上师范大学没问题,极力推荐我去,毕业后回高中和他一起工作。相似的建议,他还给了班上另外两位和我分数差不多的同学。

后来,我既没有听父母的话也没有听班主任的话,而是选择去了武汉,读了农业大学。我那两位同学去了西安,读了师大。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还读了农业大学,这孩子一辈子没救了。这是当时村里大多数人,包括亲戚们的想法。

对于只知道清华北大的他们来说,上农业大学的我成为了茶前饭后必不可少的笑料。以至于每当别人问起我在哪上大学时,父母只说在武汉。

在武汉读大学的几年,我见证了这座城市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还凭借其“九省通衢”的便利位置,几乎走遍了南方各个省的省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同时,在大学里还接触了大部分南方同学,他们身上精明、务实的精神,让来自北方传统的我获益良多。

大四毕业时,我没有选择像大部分农村学生一样,赶紧工作,早点挣钱,而是继续深造,保送了研究生。

后来,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得益于研究生的学历和那所大学211的牌子,以及大学期间走南闯北所历练出的开阔思维与从容淡定,使我通过了笔试,并在面试时表现突出,力克多所名校的竞争者,在一所高校有了不错的职位和收入。

那座城市和那所大学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

现在,当我回乡休假,村里人和亲戚们都称赞我当年的抉择,说我是有远见的人。遇到事情拿不定注意时,也乐于听我的分析和建议。

听了班主任的话去读了师范的同学,毕业后回到中学当了老师。他们说,当初不该为了省钱和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去读师范,也许一生就只能在县城待着了。

其实,我那有什么远见,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不要为了迁就父母而委屈自己,做不喜欢的事,人生路要学会自己走。

03

其实,身边许多朋友在面临考研、出国、找工作等人生抉择时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我一个朋友,来自某三线城市的一般工薪家庭。但当他跟家里说要出国读书时,父母当时只问了他几句话:

“想清楚了没有?”,“准备去哪个国家?”,“大概花多少钱一年?”;

“想清楚了”,“澳大利亚”,“不到20万”;

“好,我们支持你!”。

朋友说,上高中后,父母对他态度就是让他自己做决定,只要他想好了的事情,父母会想尽办法,尽最大努力支持,很少说多余的话。

朋友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支持,使我想起了晚清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会试落榜后,就一路南下,游历江南。到了南京后,逛书肆时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但身上盘缠所剩无几,于是就把衣服送进当铺,并向别人借来一百两银子,买下了那套二十三史。

回家后,父亲曾麟书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了好几箱书回来,不仅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你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债。但望你细心研读,不忘买书的初衷,也就不算白费了”。

曾国藩的家地处偏僻的湖南湘乡,只是一般的耕读之家。可想而知,上百两银子对于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曾国藩。后来,曾国藩发奋读书,终于考中进士,成为了一代名臣。

04>
出身农村或小地方的父母,像有我朋友的父母和曾国藩父亲那样的并不多。

所以,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时不妨多听从内心,特别是大学毕业后,你更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会比父母明智,不然读大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毕竟,你读了大学,处在时代变化的最前沿,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只有你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相关文章

  • 出身农村或小地方,凡事要多听自己,少听父母

    01 表弟今年高考刚结束,分数出来后,超过一本线95分,全省一万五千名左右,姑父咨询我该报什么样的大学? “首选城...

  • 读书日记—性格不可强求一致

    你是一个凡事都要求子女听自己的父亲吗?你是一个凡事都要求兄弟听自己的哥哥或弟弟吗?你是一个凡事都要求别人听自己的人...

  • 投资自己是最好的价值体现

    理财训练营中老师是出身农村,从小父母都很节俭。 我们经常听父母说花钱要节俭,钱越花越少,从小到大就没听过“钱越花越...

  • 静默

    考察期间,领导赠送了我两个字:静默。所谓用心良苦。凡事要保持冷静,沉默,少动嘴,多听,多看,多悟。 因工作需要,被...

  • 少言多听

    曾经读到一则幽默,大意是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聪明;...

  • 多听少言

    当你不确定一件事的时候,请不要用责备的口吻去质疑对方。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并没有关联一件事,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而...

  • 多听少言

    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 记得洪老师说:“无论别人做什么,只要没有要求我们做就少说话,这...

  • 多听少言

    与人初相识,礼数周到即可。不可总是笑脸相迎,也不可冷眉相对。 众人相聚时,多听少言。从他人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他人的...

  • 十条高质量文案

    1.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 要跟那些珍惜自己羽毛的人在一起。 2. 凡事需多听但少言; 聆听他人之意见, 但保留...

  • 大师兄思想 | 职位可以授予,但权威仍需自己树立

    孝庄太后嘱咐康熙“凡事要多看、多听、少做、多思”,其中主要运用的就是平衡之术,利用大臣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制约,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身农村或小地方,凡事要多听自己,少听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xy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