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 忠;摄影:马忠】
说到老成都的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居民——车辐,也许很多人都不陌生。车辐不但家居成都市锦江区,这些年来(注:采访年代在2007年),他活动的半径也多在该区范围内:布后街的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红星路附近的四川省广播电台、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 成都晚报,以及大慈寺的市博物馆等,这些和文字、文化有关的单位,他常常是座上宾。
尽管如今人老腿衰,但轮椅上的车辐依然精神饱满,谈笑风生,趣味盎然,每每让成都市民领略到了一个年已 94 岁的“准世纪老人”的风采!早在抗战时期即为四川“名记” 的车辐,是成都的一块老字号招牌,他的身上被赋予了太多 的名分:9 旬笑翁,资深老报人,记者作家,美食家,老顽童, 策划人,搞笑大师。著名作家魏明伦说:“黄宗江是北京的 老活宝,车辐是四川的老活宝”。
而在笔者与车辐先生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 幽默。他的老伴生前对他的评价是,别看都 90 多岁的人了,但这一辈子就改不了老顽童、老活宝的德行。哪里有好吃的,好耍的,好看 的,他都想去凑个热闹,一来玩一下,二来为自己的写作弄点素材。坚持写作、写 日 记 是 车 辐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爱 好 ,按 他 幽 默 的 话 说 :“ 我 写 东 西 相 当 于‘ 吃 零 食 ’,不 经常嚼着点,心头就不舒服。”车辐还说:“我从 1931 年开始写日记,近 70 年来一 直坚持不断,写的日记已有上千万字。”
车辐的一生,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幽默一把。据文化界的老人介绍,车辐的幽 默有多年的历史。抗战期间,著名电影演员白杨来成都演戏,身为记者的车辐当 然不会放过采访的机会,经谢添导演介绍他采访了白杨,地点在成都南虹游泳 池,说好了大家边游泳边聊天,锻炼、采访两不误。那天,年轻的白杨身着一身漂 亮泳装,在游泳池边等候车记者的到来,匆匆赶来的车辐,在走到游泳池旁见到 白杨的那一刻,忽然发现游泳裤的边边开缝了,好在车辐临危不乱,迅速跳进游 泳池,来了个“先下水为强”,巧妙地遮掩了难言之隐。
车辐的幽默还不只是性格使然,更来自他对生活永远乐观的态度。著名文人 流沙河说,当年他被打成黑帮的时候,几个文化人被弄去拉架架车,流沙河只顾埋 头拉车,羞于抬头见人;而车辐则昂首挺胸,哪怕走在人来人往的红星路上,他依旧 会一路上到处和熟人点头挥手打招呼,那神情,好像是出席一个很冠冕堂皇的活 动。
幽默的车辐尤其爱吃,当年他陪白杨、赵丹等演艺界的人士吃遍了成都的美食。如今自称美食家的他虽已九旬,但自我评价“除了钉 子 ,啥 都 嚼 得动”。夫妻肺片要吃双份,就是肥肥的甜烧白也不怕,轮椅推上街,到红星路、春熙路一带转悠,一路上还要买两个蛋卷冰淇淋且行且吃。有几次看电视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半边桃酥 ,醒 来 又 接 着吃。据说快 90 岁的时候,他中了一 次风,被送进医院,由于医院床位紧张,又被辗转安排到一 个医院的病房。当时他张嘴都有些困难,成都晚报的一位 老友去看他,手里提了一些吃的东西。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 的他忽然眼睛一亮,说:“兄弟,你提的啥子好吃的东西,莫藏 到藏到的,分点来吃嘛!”一句话,惹得看望他的众人大笑。
车辐最喜欢待着的地方还是他的书房,这里是他生命 的寄托和晚年精神生活的场所。只要一进书房,他的精气 神儿就来了。书房墙上,挂着他与著名电影老前辈白杨女 士的合影。他笑嘻嘻地说:“这可是我半个多世纪的红颜知 己啊。”此外,书房中让人瞩目的是众多名家的字画:老作家 肖军的七律诗,大书法家黄苗子的行书长卷,著名作家茅盾 的亲笔书信。
今年 94 岁的车辐人老心不老,好吃的照样要吃,好写的 照样想写,而且势头还很旺。
(下篇:《钟表琳琅迷老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