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上回说晋国的故事,重耳为躲骊姬之祸,逃往到蒲城的第二年(公元前655年),这年初,晋献公派大夫士去给两位公子修建城墙,发现有敷衍之嫌,在泥土中夹杂了柴草,公子夷吾告之晋候,晋候责问他是怎么回事?
士为叩首回答:”臣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随之而来;没有战事而筑城,敌对之人会据为抵抗之所。仇敌的庇护之地,何须建造的那么结实谨慎?”
”官员不听从君主的号令,是为不敬;加固仇敌占据之所,是为不忠。没有了忠和敬,拿什么来侍奉君主?”
”《诗经》云:’心存德行就是安宁,宗室子弟就是坚固的城墙’。君王修养德行,巩固宗室子弟的地位,哪个城墙能比的上?三年后将会有战事,城墙修筑的那么结实做什么?”
说完退下时,还说着:狐皮袍子皮毛蓬乱,一个国家三个主公,我该跟从那一个呢?”
及祸难发生,晋献公派遣寺人攻打蒲城。重耳说:”父王的命令不能违背。”于是对众人说:”谁抵抗,谁就是我的仇人。”翻墙逃走时,寺人劈断了他的衣袖,仓皇逃到了狄国。
(3)僖公六年
重耳逃走的第二年(前654年),春天,晋献公派遣贾华征讨屈地,夷吾守不住,和屈人订立盟约后而逃走,准备逃到狄国,峪芮说:”你在重耳后出走,要到同一地方,这等于承认你有同谋的罪过。不如你去到梁地,梁地近秦国,或能得到秦国的帮助。”于是夷吾就去了梁国。
这一节讲了重耳兄弟两个流亡国外的前因后果,很有意思!
感想:1.晋献公派去筑城的士为是个内奸吧!可能是骊姬的同伙,不好好筑城,还一大堆歪理邪说。
2.晋献公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到了性命攸关之时,也对父亲没有半句怨言,不敢违背父王之命。(仁孝堪比帝舜)
3.时间有点混乱,是两位公子逃到蒲,屈的第二年讨伐,还是两年后。(保留疑问)
4.乱得跟毛似哩!(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