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紧赶慢赶地用了近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涂绍钧著的《丁玲》。在这之后,思绪万般,丁玲人生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让我入迷、震撼。在那样的岁月里,在这样那样的磨难中浴火重生。她一辈子为着心中的信仰,不屈不挠,似飞蛾扑火,至死方休。
读丁玲之我们也该有一个梦想去坚持我在想,倘若当年的冰之没有强大的决心,也不会如此坚毅的四处求学。倘若当年的余曼贞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对光明的憧憬,那么并不会有成为丁玲的冰之。在冰之的世界里,她的母亲是个伟大的女性,她帮丁玲带大了祖林和祖慧,让她一心扑在自己的梦想上。她给予丁玲最大的支持和安慰,虽到逝世无幸见得丁玲,但心里也是为有如此杰出的女儿 而自豪的吧。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一个孩子教育及人生影响如此之大,那么为人父母,是不是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努力、坚毅的性格,支持孩子追求自己梦想,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当丁玲从狱中出来,接受采访时,有人问过她:“在被打成有派后,这二十多年是怎样过来的?”她说了这样一段让我感触良久的话,她说:“就是这二十多年来,我很少感到空虚。看到别人空虚的时候,我很替他们难受。所谓空虚就是没有信仰,没有追求,好像把什么都看穿了,看破了,就像中国老话所说的看破红尘。我不是这样,我从来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悲观厌世,因为我坚信经历了半个世纪复杂斗争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始终是可靠的,总有一天会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因此,即使在监狱里,精神上也没有那种凄凄凉凉的情绪。”这些话让我震撼,丁玲是这样的,她的信仰是党,她从来不曾失望,更不曾绝望,她相信她所相信的,即使为此付出代价,也至死不渝。
那么,我们呢,在今天极幸福极美好的日子里,总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点不顺心就怨天尤人,就失望。或许是我们的内心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目标,亦没有追求,所以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所以,我们总是彳亍、迷茫。不知道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可是当我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的美好时,我会告诉自己,一切糟糕的经历都会过去,等下一个天亮,阳光依旧普照大地,依旧温暖如初。
风从窗口轻轻地吹进来。想着丁玲如浮萍般的人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是她却过得从容、幸福。这也正如三毛所说:“一个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也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