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提到总管太监,大家想到的多半是他们利用职位之便,阿谀奉承,助纣为虐、残害忠良,人人对他厌恶至极,却敢怒而不敢言。
但在清朝末期,有这样一位总管太监,不仅赢得了主子的喜欢,宫里的小宫女小太监也很喜欢他;
不仅平步青云,还史无前例地戴上了二品顶戴花翎;
明明为慈禧跑腿干了不少坏事,但却能与光绪皇帝和平共处。
他就是晚清第一太监——李莲英。
01
几年前,香港TVB拍了一部《大太监》,在这部剧里,大太监李莲英的形象和我们从小道听途说的形象差别很大,一时间网友怒了。
有人说这是给李莲英洗白,还有人问,李莲英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在紫禁城里不得不明哲保身的大太监。
其实,李莲英的形象没有《大太监》里的那么无辜,但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恶毒。
在《宫女谈往录》里,据慈禧宫女的回忆,李莲英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只是太通人性、太过圆滑。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在李莲英身上十分适用。
李莲英出身贫寒,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一样,即便家里困难,李莲英还是被送进了私塾。在私塾里,李莲英就显现了非一般的眼力见。
在私塾,其他的孩子是熊孩子,一天到晚惹老师生气,但李莲英犹如一股清流,他不但不惹老师生气,还会伺候老师。
老师想抽烟,就赶紧帮忙把烟袋装好;老师不小心把水撒到桌子上,他拿起抹布就擦;甚至放了学,其他孩子都跑没影了,他会留下来,把老师的炕烧好再走。
李莲英的机灵,让父母动了让他进宫当差的念头。后经人介绍,李莲英8岁净身,9岁入宫,在王府当差四年之后,便进了紫禁城。
在紫禁城,李莲英就是个地位低下的小太监,他甚至都没资格住在紫禁城之内。
在清末时期,因紫禁城无法容纳所有的宫女太监,那些在宫里如路人甲乙丙丁的宫女太监,就会住在紫禁城之外、皇城之内。
他们早上进宫,晚上宫门上锁之前出宫。只有一些位置比较重要或主子们的贴身太监宫女才住在宫里。
李莲英深知自己地位卑贱,便更加谨言慎行。当时宫里有他的一个老乡,他就处处依附他,帮老乡干很多活儿,以求得“前辈”的关照。
而对于当时宫里最得势的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更是垂眉顺耳,愿打愿骂。
深深皇城,充满了暗流旋涡,唯有小心翼翼,才能换来平安顺利。从小就懂得人情世故的李莲英再明白不过了。
02
李莲英从最卑贱的小太监,到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这一路“打怪升级”简直像坐了火箭一样快。
而他的通关秘籍就是善通人性、投其所好和把握机会。
慈禧出了名的爱美,永葆青春、颜值在线,大概是慈禧一生的追求。
当时慈禧喜欢在发式上做文章,但宫里负责给慈禧梳头的太监来来去去就只会那么几个发式,为此没少挨慈禧的骂。
机灵鬼李莲英知道后,动了投其所好的心思,于是借故告假,直奔青楼。
李莲英到青楼当然不是为了姑娘,而是为了姑娘的各种发式。青楼女子为了吸引客人,选择的发式别出心裁。
李莲英就在青楼“偷师”了一段时间,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Tony Li”。
回到宫里后,李莲英用上了之前交好的同乡关系,让他帮忙向慈禧推荐了自己。
果然,李莲英这一招投其所好正好投到了慈禧的心坎上。慈禧看到自己顶着不同以往的精美发式,凤颜大悦,随着这一笑,李莲英迅速发迹。他不再住在紫禁城外,而是住进了故宫里的他坦。
他坦是明清时期专供一些在宫中生活的太监的集体宿舍,后来被陆续拆除,现在去故宫基本找不到它们的影子了。
李莲英攀上慈禧这个高枝之后,每天睁眼第一句,就是要让慈禧开心。
慈禧年老后,常常不开心,李莲英就在继开发自己造型能力之后,又开发了自己说段子的能力。
李莲英性格诙谐,但为了逗慈禧开心,他又刻意收集了不少笑话。
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十叶野闻》里写道:李之笑话,殆不去口,然不犯人忌,不惹人厌,玲珑圆转,神光四射,虽东方曼倩复生,无以过之。
由此可见,那些粗俗的、讽刺他人为乐的笑话,李莲英从来都不讲,他讲的笑话,不论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太监宫女,都觉得逗乐有趣。
“虽稠人广众中,立编一种谐语,能面面俱到,且俱令人喜悦。”讲个笑话都能圆滑到照顾每个人的情绪,也难怪李莲英会赢得“晚清第一段子手”的称号。
李莲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接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的职务,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为了更好地服侍慈禧,李莲英住进了坤宁宫的配房。
二十年后,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
随着职位升迁,李莲英不再住在配房,而是在坤宁宫后独辟一院居住,至此,李总管在慈禧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03
身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可没有趾高气昂,见人下菜碟,他对上恭敬,对下宽容,行事低调,溢美隐恶,宫里的很多人对他都十分服气。
1886年,慈禧派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和李莲英去检验北洋水师。明眼人都明白,李莲英代表的是慈禧,但李莲英一点儿都不飘,时刻谨记自己下人的身份。
他在接待地方官吏的时候,特意把二品顶戴花翎换成了四品顶戴,还拿着醇亲王的烟袋,恭恭敬敬地跟在醇亲王后边;
在出海时,他也没有住事先安排好的头等舱,而是在醇亲王的屋里,毕恭毕敬地候着,以防醇亲王使唤。
身处高位,仍记得放低自己的身段,是李莲英的处世哲学。
晚清文人王照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说的就是光绪和李莲英。
在晚清时期,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在西逃过程中,光绪是受尽了冷落。但一天晚上,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路过光绪住处,发现里面灯火通明,便上前询问。
光绪直言,天寒地冻,他却没有一条被褥。见状,李莲英立刻认错,然后将自己的被褥抱来给光绪。
后来,光绪常常念叨,“若没有李安达(安达是伙伴的意思),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并在临死前要大家善待李莲英。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去世。李莲英办完慈禧的丧事,把慈禧赏给他的奇异珍宝,拢了七大盒,拿给了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并说道“这是老佛爷生前赏赐我的东西,我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完璧归赵。”
见到李莲英如此懂事,隆裕太后特批李莲英告老还乡,并准其“原品休致”,也就是每月可领60两白银的退休金。
就这样,李莲英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回到自己的宅子彩和坊。他像个退休老人,天天侍弄花草,不问世事。直到三年后病逝。
但让人惊奇的是,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砸开,人们发现里面只有一颗骷髅头颅和一条1米来长的辫子,尸身不知在何处。
回顾李莲英的一生不禁让人唏嘘,他这大半辈子“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为的就是获取自身利益,但到头来竟获了一个独身离开人世,死后尸首分离下葬的凄惨结局。
人生在世,都是一个轮回。
即便摸爬滚打、精明世故了大半辈子,挣来了利益,夺来了权势,但到了晚年才惊觉,在利益之外还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追寻。例如家人的温情、朋友的支持等等。
经历过起起落落,到头来谁不是落叶归根。不要把人生纠结在利益之上,也不要争权夺势而丢了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人生,好好去爱需要爱护的人,好好去过你该过的人生。
人生很短,有些错过,却会很长。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
网友评论